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开栏的话
五载光阴淬炼,思想伟力领航。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五年来,在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法治中国建设步履铿锵,书写了“中国之治”的壮丽篇章。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职责使命,努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人民群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五年,法治如何深刻改变社会生活?公平正义怎样变得可感可触?11月17日起,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重磅推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我们的五年法治的答案”融媒体报道,以微观视角呈现宏大主题,用百姓心声传递法治温度,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敬请关注。
企业家说:信心
蒙阴的桃子又熟了
“原料开裂,温度还是不达标。”
望着满载水果的高栏货车接踵驶来,听着车间工人的检测汇报,邵力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去年7月,正值水果成熟季,也是最佳的原料生产时间。为了抓住40天的黄金生产期,山东乐佳有限公司加足火力,工人们争分夺秒,机器24小时转动不停。可在这个节骨眼,新购买的生产设备却出了问题,经反复调试依然达不到生产要求。
作为公司总经理,邵力不得不作出相关决定。“现在只能紧急减少水果原料采购量,将已经采购的原料委外加工。”出问题的是去年4月购买的一台原料处理设备,用于解决原料供应问题,可在试产过程中,频繁出现不合格的原料被压。
“机器调试时间要这么久,能做出什么产量呢?”“这一次所有操作你们来,我们配合。我们就看产出的原料质量!”……邵力与设备公司多次沟通后,问题没能解决,双方的矛盾还越来越大。
作为职业经理人,邵力接手乐佳公司后,三年来没发生过一起产品质量事故。那些日子,他每天一睁眼就在想设备调试好了没?眼瞅着2024年的生产季要结束了,这台生产设备也没能重新运转起来。“我们发了律师函要求解约,对方连电话都不接了。”邵力既生气又无奈,只能向山东省蒙阴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设备公司拆除设备,赔偿损失。
之所以“迟迟不想走到法院这一步”,邵力有自己的顾虑:“设备技术性强,法官能理清吗?官司要打多久?拖到明年,损失更大!”
带着着急和忐忑,他拨通了承办法官、垛庄人民法庭庭长公衍军的电话,希望能当面谈谈。
“我上午没有开庭,你们现在就能来。”公衍军一口答应。更让邵力意外的是,车还没到法庭,就看见公衍军已等在门口。这份尊重与重视,让他悬着的心落下了一半。
作为垛庄镇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乐佳公司年营收额超数亿元,带动当地数百名老百姓就业,是农产品深加工的支柱。水果罐头是公司核心产品。
“原来的设备拆不掉,新的设备进不来,这一年的损失已经造成了,不能再影响下一个产季了呀!”邵力向公衍军道出了苦衷,“民营企业出现纠纷,最怕维权难、耗时久。”
耐心听完他的诉求后,公衍军给出了承诺:“依法依规尽快解决问题。”
一个月后,案子开庭了。
“双方采购合同中的验收标准由谁负责?”
“对生产设备验收标准如此严格的原因是什么?”
……
公衍军几个问题问下来,邵力暗暗松了口气。“我们提交的证据材料有400多页,公庭长没有回避技术问题,抓住了生产设备是否达到合同约定标准这个核心。”
可官司一天没打完,邵力的心一天放不下:“如果继续打下去,对方可能会申请鉴定,这个过程至少要3个月,最后判下来,对方又能否履行?有清偿能力吗?”庭审后,法庭邀请时任垛庄镇党委书记宋强参与调解。
13年前,乐佳公司来临沂市考察了多处建厂地址,最终选择了蒙阴。公司不仅是冲着“中国蜜桃之都”的招牌而来,还是因为“法治国家,法治环境最重要”的选址理念,让宋强记忆深刻。
“有诉求咱们可以提,但不提过分要求,争取能早日解决纠纷。我们会积极协调,保证你们安心创业、舒心发展。”宋强的一席话让邵力倍感温暖。
春节过后不久,在垛庄法庭的调解室里,这起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双方解除生产设备采购合同,设备公司退还货款。更让邵力感激的是,调解协议中明确了双方后续的责任和义务,避免了二次纠纷。
“这次经历,印证了我们当初选址理念的前瞻性。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有了,我们也要有法治化的管理思维。”邵力笑道,企业负责人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应对风险。今年,乐佳公司对采购设备的各个环节作出了严格规定,将技术参数、配件清单、验收标准等细化为刚性条款,加强从源头防范风险。
7月,蒙阴的桃子又熟了。漫山遍野的果林缀满金灿灿的果实,空气里也弥漫着甜蜜的桃香。垛庄镇的农民们忙着采摘、装箱、上车,一箱箱果子被送往乐佳公司的车间。
这一次,新购买的生产设备转起来了,邵力的信心也跟着转回来了。
(文中企业及当事人均为化名)
故事背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五年来,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高质量发展,做实平等保护,强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司法政策供给,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今年1月至9月初,各级法院加强府院联动,大力推进清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共结案9166件,执行到位账款311.42亿余元;通过破产审判出清僵尸企业12933家,适用破产重整、和解程序案件2278件,化解债务13667亿余元;依法审慎适用执行强制措施,对12.06万家企业采取“活封活扣”措施,涉及案件14.88万件,执行标的金额3604亿元;精准适用失信惩戒措施,依法依规为30.71万家次被执行企业进行信用恢复,帮助他们重返市场、创新创业。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是人民法院以严格公正司法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汇聚。下一步,人民法院将持续做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贯彻落实工作,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规则之治激发市场活力,以权益保障释放发展动能。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记者 :万紫千丨通讯员:李长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