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人民法院全面推进刑事速裁程序改革,通过构建内外协同、强化庭前准备、聚焦庭审实质、优化判后衔接等工作机制,显著提升审判质效,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及。2024年,该院刑事速裁程序适用率达77.06%。
2025年7月,武宣县人民法院在集中审理覃某等4名被告人危险驾驶案之前,法官通过标准化阅卷核实各被告人的血液酒精含量检测结果、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及检察院提出的量刑建议等关键信息,集约化完成权利义务告知、排期及所有程序性事项的审核,实现4案同日立案、同日开庭并当庭宣判,从受理立案到审结的时间也大幅压缩,判决书当天即送达。
证据标准不统一、流程衔接不畅……以往制约刑事速裁效率的问题,武宣县人民法院通过构建“内外联动”机制破解。定期联合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召开专题联席会议,共同研讨危险驾驶、盗窃等常见轻微犯罪的证据标准,明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内部优化衔接,刑事审判庭与立案庭共同商定“速裁案件识别模块”嵌入办案系统,对关键要素实现案件精准识别,协同联动形成合力,确保了案件流转顺畅高效。
在速裁案件中,武宣县人民法院通过精细化庭前准备与聚焦庭审关键环节,全流程保障审判质效。紧扣权利保障、自愿性审查、当庭裁判三个维度,推行“阅卷标准化”,法官及助理按清单重点审查认罪认罚自愿性、量刑建议合理性等核心内容;实行“程序集约化”,将部分庭审程序性事项前置完成,法官在庭审中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充分听取被告人意见;推动“类案审判专业化”,对案件数量较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轻微刑事案件,统一裁判标准和尺度,严格执行当庭宣判制度,并推广使用要素清晰的表格式裁判文书。同时优化判后衔接,着力推行裁判文书同步送达、判后答疑同步开展、审判流程同步点结,确保案件办理全流程“零延迟”。
据了解,2024年武宣县人民法院审结适用刑事速裁程序的案件383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9.7%,当庭宣判率达100%。其中仅有1件案件转换程序,自立案到结案的平均审理天数为6日,刑事审判9项指标均优于合理区间值。
“随着司法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我们更多的审判力量得以向重大疑难案件倾斜。”武宣县人民法院副院长罗彩萍表示,将把刑事速裁改革经验向民商事、行政审判领域延伸,积极探索构建“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的审判体系。
(作者:刘任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