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添堵小屋”到“畅通巷陌”——兰陵法院“十度执行”续写“六尺巷”故事
首页> 法治频道> 平安中国 > 正文

从“添堵小屋”到“畅通巷陌”——兰陵法院“十度执行”续写“六尺巷”故事

来源:兰陵县人民法院2025-09-17 14:22

  编者按:

  执行工作,一头连着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头关乎司法的权威与公信力,是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人民法院结合省高院“三强三优”专项活动和新时代“枫桥经验”试点县工作实际,提出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执行破难“十度执行”品牌,即规范实施制度,统一理念尺度;强化措施硬度,加大风暴密度;彰显关怀温度,提升服务精度;注重方法维度,追求效果厚度;确保队伍净度,打出兰陵亮度。

  “十度执行”品牌实施以来,兰陵法院执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兰陵法院将继续深化“十度执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执行工作水平,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作出更大贡献。

  友好睦邻为一路,千调万解不让步。

  吊个板房来添堵,一纸诉状判清除。

  生效判决拒不执,隆礼重法讲话术。

  府院联动写正义,铲走疙瘩破梗阻。

巷口梗阻锁民生

判决生效难破冰

  秋日的光明村,本该是炊烟袅袅、邻里相熟的祥和模样,可村东头张某荣家门前的巷口,却成了两户人家的“心头堵”。作为同村邻居,张某荣与李某强的住处仅隔数米,张某荣家的住宅坐落在村东西向中心路第二排,东邻李某强的在建房屋,西邻果园,门前“户户通”水泥路与果园间一米多的落差,让这条门前公共通道成了张某荣一家出入的唯一路径。

  谁曾想,2022年10月起,李某强竟在这巷口东侧垒起了“障碍”——一座箱式简易房横在路中,周边还堆着杂乱的树枝,原本通畅的巷子被堵得严严实实。自巷口被堵后,张某荣每次出门都得像是“夹缝中”求生存,遇上雨天泥泞,更是寸步难行,于是张某荣也不让李某强继续建房。多次找李某强协商无果后,张某荣只能一纸诉状递到法院,盼着法律能还自家一条畅通的路。

  兰陵法院审理时,查清了案件全貌:李某强此前曾因换地建房与张某荣有过纠纷,那次诉讼中,李某强因证据不足败诉,在建房屋也搁置至今,此次堵路或许是心存芥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不动产相邻权利人应按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处理相邻关系”的规定,法院判决李某强在判决生效五日内,将巷口的简易房与杂物全部清除。

  可判决生效后,李某强却像没收到消息一般,始终不肯行动。承办法官念及两家是同村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不愿轻易伤了邻里情分,便秉持关怀“温度”和方法“维度”,踩着乡间的土路,多次前往李某强家,向他和妻子甚至委托代理人释法,讲拒不执行的后果,可李某强要么避而不见,要么嘴上答应着,转身却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法院又组织了调解,张某荣说起出行的艰难,声音里满是委屈,眼眶都红了;可李某强却梗着脖子,反复说道“那地是我的”,丝毫不松口。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却没能拉近距离。

障物复设露意图

强制执行破梗阻

  9月初,事情又峰回路转,李某强悄悄把箱式简易房清理走了,执行法官了解后心想“他终于回心转意了”,却不知,在简易房清理后不久,李某强又用空心砖把原来简易房的位置围了起来并拉来了几车土填了进去。这时,执行法官终于明白了李某强的意图,他只是想继续建自己那好几年都没完工的在建房。

  看着张某荣失望且无助的眼神,执行法官知道,强制执行已是维护正义、保障民生的唯一办法。

  9月14日下午,乡间的空气里已带着露水的凉意,执行法官带着法警和铲车出现在光明村。村东头张某荣家东侧空心砖围起来的黑乎乎的影子堵在路中间,像一道难看的伤疤。

  李某强跟在后面,双手叉腰,一脸戒备。执行法官拿出执行裁定书和执法证,语气平和地说:“今天我们来,是按判决执行的,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要是你自己清理,咱们都省事,要是不搬,我们就强制清除了。”

  可李某强还是不松口,拍着房门喊:“这地是我们的,凭什么让我们搬!”

  执行法官没有急着反驳,而是拿出民法典指着相邻关系的条款念给他听:“相邻之间得互相体谅,就算地的事有争议,也不能堵着人家的路啊,人家还等着这条路出门呢。”村支书也在一旁帮着劝:“都是乡里乡亲的,别闹僵了,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40多分钟过去了,李某强的肩膀也慢慢放松下来,虽然没说“同意”,但也没再阻拦。执行法官见状,朝团队点了点头,强制执行正式开始。

路通情暖解隔阂

回访跟进固和谐

  当铲车驶离,巷口变得干净通畅时,张某荣看着眼前的路,走到执行法官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声音哽咽:“太谢谢你们了,这一年多,我们每次出门都得遭罪。”

  李某强站在自家门口,看着畅通的巷口,脸色也缓和了不少。执行法官走过去:“邻里之间哪有解不开的疙瘩,以后有事儿好好说,别再用堵路的办法了,既伤感情,又违法。”

  围观的村民也围了过来,有人说:“原来堵路是违法的,以后可不能这么干。”还有人说:“法院办事既讲法又讲理,让人心里服。”村支书笑着说:“这下好了,两家的矛盾解决了,路通了,房子也可以继续盖了。”暮光洒在巷口,微风拂过,带着乡间的青草香,看着这和谐的画面,我们知道,这次执行不仅打通了一条路,更暖了一片人心。

  执行法官计划在1个月后、3个月后,再去光明村看看,问问张某荣家的通行情况,看看李某强有没有再放杂物,也跟两家聊聊邻里关系,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不让纠纷再反复。

  这次强制执行,是兰陵法院践行“十度执行”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未来,兰陵法院还会带着这份初心,在执行的路上继续前行,用法律的力度守护正义,用司法的温度温暖民心,让每一个当事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乡间的每一条路都畅通无阻,让邻里的每一份情都温暖如初。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预演

  • 百舸争流迎开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