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办案札记 | 从强制到沟通:司法智慧对亲情纽带的修复实践
首页> 法治频道> 平安中国 > 正文

办案札记 | 从强制到沟通:司法智慧对亲情纽带的修复实践

来源:厦门中院2025-09-04 11:36

  案情回顾

  2006年,湖北籍男子陈某赴福建安溪务工,与安溪女子林某相识结婚,2007年育有一子。

  后因生活压力、感情破裂,双方于2016年协议离婚,约定儿子由林某抚养,陈某每月支付抚养费2000元。离婚后,因探视矛盾及收入不稳定,陈某至2022年仅支付抚养费约3万元。

  林某遂诉至海沧法院,海沧法院判决陈某一次性支付2016-2022年欠付抚养费11万元,并继续按月支付2000元至儿子成年。因陈某无力一次性支付11万元,林某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分析

  一

  精准画像促履行

  执行法官根据涉亲子执行案件特点, 第一时间运用标准化询问笔录模板分别约谈双方。通过模板化询问,法官迅速精准把握案件关键:双方虽已离异并对簿公堂,但仍有共通之处——对子女的爱。

  陈某虽因探视受阻及再婚育子造成经济、情感双重顾虑,但其在谈及儿子时难掩父爱;林某主要诉求在于确保抚养费到位,却因过往积怨拒绝与陈某直接沟通。

  精准“画像”后,法官迅速锁定核心矛盾——沟通机制缺失,并以此为案件突破口组织“背靠背”协调。基于前期细致询问形成的对陈某经济状况和履行意愿的准确判断,促成林某同意给予4个月宽限期,最终陈某提前数日全额支付了11万元欠款,案件高效执结。

  二

  审慎谦抑护亲情

  首次执行虽以执行案毕结案,但双方的直接沟通仍未开始。抚养费可以强制执行,但亲子关系能否修复、亲情何以维系才是关涉未成年人权益的根结所在。

  面对林某后续每半年申请执行一次的情况,法官始终以保持未成年人权益为出发点,保持审慎与谦抑:一方面,坚决维护生效判决权威,确保每月抚养费按时足额到位;另一方面,坚守法律边界、避免过度干预家庭私域,不强求双方会面或调解。

  每次执行完毕,法官均会对陈某进行教育引导,强调 自动履行的法律意义与情感价值远超强制执行。“对孩子和她而言,钱的金额一样,但感受完全不同。” 这种温和而坚定的督促,既保障了执行效果,也为后续可能的亲情修复留下了空间,避免因强制执行加深家庭裂痕。

  三

  家教指导助成长

  与双方的“背靠背”沟通,让执行法官敏锐洞察到父母间持续的低效甚至敌对沟通,对正值青春期的儿子必将造成潜在的情感伤害。

  最后一次执行,也是孩子临届成年之时,法官抓住陈某主动提出提前支付剩余抚养费的契机,不再局限于款项支付本身,而是巧妙引导、建立这对离异父母的沟通桥梁。一方面巧用“激将法”、转达林某对陈某“不会主动”的固有印象,激发陈某改变的动力;另一方面打好“共情牌”,一针见血地指出“合适的沟通方式,是给孩子最好的成人礼”,引导陈某主动表达。

  最终陈某突破心结,9年间首次主动通过短信与林某沟通并直接转账支付了最后一笔抚养费。

  法官心语

  海沧法院 黄玉梅

  涉婚姻家庭案件的执行中,如何将儿童权利最大化原则融入强制执行过程,对执行法官是很大的挑战。首先,公权力对家庭关系的介入应始终保持审慎谦抑原则,严格区分法定义务履行与家庭情感修复,避免执行权过度干预私域,在保障执行效果的同时呵护亲情纽带。本案一直将家庭教育指导理念融入执行行为,间接促成了双方当事人沟通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孩子成年之际的父母合作模式提供了正向引导,实质性地践行了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深层目标,完成了从“执行款项”到“修复关系”的升华。

  其次,执行程序标准化、统一化,提升执行效率。本案运用标准化询问笔录模板,精准把握当事人心理与诉求,为高效制定执行方案奠定基础,促成了首次快速执结。后续又抓住关键节点进行家庭教育理念引导,成功促成父母间有效沟通机制的重建,有效化解了历史积怨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展现了司法在保障未成年人权益、促进家庭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来源:海沧法院

  出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融媒体中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