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答田岛书 视频由《云岭先锋》杂志社、滇西抗战纪念馆提供
1943年8月13日,侵腾日军行政班本部长田岛致函张问德,企图诱降。张问德在复函中义正辞严地拒绝,870字的《答田岛书》被全国各大报纸竞相刊载。该信件因大义凛然历数日军暴行并拒绝谈判,被视为抗战时期彰显民族气节的代表性文书。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谁的一生可六次渡过一条江
怒江滚滚
谁的一世能八次翻越一座山
高黎巍巍
一寸山河一寸血
手杵藤杖年逾花甲的老人
将家园扛在肩上
与枪炮赛跑
青史堪争一页光
唐时华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中国法官文联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作家协会理事(第七届)。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星星诗刊》等报刊发表作品600余万字,诗歌入选全国多个文学选本。获全国法制好新闻二等奖、国务院新闻办指导“亿万网民记录中国一日”活动铜奖、全国法院“天平杯”征文一等奖等50多个奖项,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奖励“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云南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
抗日县长张问德
文丨唐时华
张问德(1881一1957),云南腾冲县人。1942年,他62岁临危受命,做了抗日县长。腾冲沦陷期间,他随身携带一面中国国旗,发动群众,经历了四次反扫荡;他手拄一根藤条拐杖,六渡怒江,八越高黎贡山,把坚持抗日的县政府一直牢牢钉在敌后。
面对枪炮与禽兽
谁的一生可六次渡过一条江
怒江滚滚
谁的一世能八次翻越一座山
在云南腾冲
高黎贡山 我骨骼中最坚硬的部分
仰望 是我多年后难掩的姿势
父失其子 妻失其夫
山河破碎 竟此般入目灼心
抗日县长张问德 年逾花甲的老人
手杵藤杖 将家园扛在肩上
与枪炮赛跑
张问德县长的红藤杖(滇西抗战纪念馆供图)
倒下的都是亲人
吾土吾乡
刀剑掩饰不住的岁月
张问德铺好纸笔 正写一封回信
提笔
念的是家园故土
怀的是父老乡亲
凝神
他抬头看了一下天
暮色苍茫
低头看了一下地
大雨似泣
侧耳听了一下风
疾风劲草
便成为我今生无法释怀的词汇
高黎贡山丨黄志虎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法院
笔走惊雷
当最柔软的笔写下最硬气的字
那一夜
腾冲 腾冲
每一朵悲愤的云彩 俱化作他笔锋上
不屈的大风
答田岛书 四个字
泼墨的声音
掀起惊天巨浪
大江一怒从天降
烧杀抢掠的强盗们
这是 我们中国人的怒江
怒江丨赵赢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来凤山的树叶
悉被子弹洞穿
衣衫单薄的中国娃娃兵
枕着比身高还高的枪支入睡
像极了我踢球后疲惫的孩子
腾冲 这个盛产温泉 与骨气的边陲小城
石头城命名的隐喻
拂去硝烟 以及浮云
粉身碎骨
亦要露出白的颜色
阵亡将士纪念塔丨李维强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法院
北斋公房、腾北马面关、界头、瓦甸、江苴……
如今 我在看一张中国军队的反攻地图
一寸山河一寸血 只一瞬
数十年后的我就白了头发
枪声沉寂 面对怒江 坐下来
写信的老先生
长衫习习 目光如炬
面对他
我不敢自称读书人
滇西抗战纪念馆丨李维强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法院
莫道书生胆气柔
手执斗笔作吴钩
雄篇答辞彪史册
铮铮铁骨壮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