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谁的一生六渡怒江八越高黎,870字的回信告诉你
首页> 法治频道> 平安中国 > 正文

谁的一生六渡怒江八越高黎,870字的回信告诉你

来源:天平文化2025-08-15 17:08

答田岛书 视频由《云岭先锋》杂志社、滇西抗战纪念馆提供

1943年8月13日,侵腾日军行政班本部长田岛致函张问德,企图诱降。张问德在复函中义正辞严地拒绝,870字的《答田岛书》被全国各大报纸竞相刊载。该信件因大义凛然历数日军暴行并拒绝谈判,被视为抗战时期彰显民族气节的代表性文书。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谁的一生可六次渡过一条江

怒江滚滚

  谁的一世能八次翻越一座山

高黎巍巍

一寸山河一寸血

手杵藤杖年逾花甲的老人

将家园扛在肩上

与枪炮赛跑

青史堪争一页光

唐时华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中国法官文联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作家协会理事(第七届)。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星星诗刊》等报刊发表作品600余万字,诗歌入选全国多个文学选本。获全国法制好新闻二等奖、国务院新闻办指导“亿万网民记录中国一日”活动铜奖、全国法院“天平杯”征文一等奖等50多个奖项,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奖励“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云南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

抗日县长张问德

文丨唐时华

张问德(1881一1957),云南腾冲县人。1942年,他62岁临危受命,做了抗日县长。腾冲沦陷期间,他随身携带一面中国国旗,发动群众,经历了四次反扫荡;他手拄一根藤条拐杖,六渡怒江,八越高黎贡山,把坚持抗日的县政府一直牢牢钉在敌后。

  面对枪炮与禽兽

  谁的一生可六次渡过一条江

  怒江滚滚

  谁的一世能八次翻越一座山

  在云南腾冲

  高黎贡山 我骨骼中最坚硬的部分

  仰望 是我多年后难掩的姿势

  

  父失其子 妻失其夫

  山河破碎 竟此般入目灼心

  抗日县长张问德 年逾花甲的老人

  手杵藤杖 将家园扛在肩上

  与枪炮赛跑

张问德县长的红藤杖(滇西抗战纪念馆供图)

  倒下的都是亲人

  吾土吾乡

  刀剑掩饰不住的岁月

  张问德铺好纸笔 正写一封回信

  

  提笔

  念的是家园故土

  怀的是父老乡亲

  凝神

  他抬头看了一下天

  暮色苍茫

  低头看了一下地

  大雨似泣

  侧耳听了一下风

  疾风劲草

  便成为我今生无法释怀的词汇

高黎贡山丨黄志虎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法院

  笔走惊雷

  当最柔软的笔写下最硬气的字

  那一夜

  腾冲 腾冲

  每一朵悲愤的云彩 俱化作他笔锋上

  不屈的大风

  

  答田岛书 四个字

  泼墨的声音

  掀起惊天巨浪

  大江一怒从天降

  烧杀抢掠的强盗们

  这是 我们中国人的怒江

怒江丨赵赢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来凤山的树叶

  悉被子弹洞穿

  衣衫单薄的中国娃娃兵

  枕着比身高还高的枪支入睡

  像极了我踢球后疲惫的孩子

  

  腾冲 这个盛产温泉 与骨气的边陲小城

  石头城命名的隐喻

  拂去硝烟 以及浮云

  粉身碎骨

  亦要露出白的颜色

阵亡将士纪念塔丨李维强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法院

  北斋公房、腾北马面关、界头、瓦甸、江苴……

  如今 我在看一张中国军队的反攻地图

  一寸山河一寸血 只一瞬

  数十年后的我就白了头发

  

  枪声沉寂 面对怒江 坐下来

  写信的老先生

  长衫习习 目光如炬

  面对他

  我不敢自称读书人

 

滇西抗战纪念馆丨李维强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法院

莫道书生胆气柔

手执斗笔作吴钩

雄篇答辞彪史册

铮铮铁骨壮山河

[ 责编:刁慈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