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以来,云南昆明市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作用发挥为主抓手,以实现“五个有”、推进“五个规范化”为着力点,推动构建起“市级统筹抓总—县区主战攻坚—乡镇强基筑垒—村社织网固本”的四级联动工作格局,并选取五华、西山、呈贡、晋宁、富民、嵩明6个县区作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试点,探索出可学习、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资源整合 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
近日,昆明市组织各县(市)区党委政法委书记、综治中心负责人到西山区、五华区、呈贡区综治中心现场观摩,并召开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走深走实,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从“多头跑”向“一站解”转变。
据悉,昆明市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高效便民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在市委政法委统一部署下,编制出台《昆明市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围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路线图”,突出登记受理、分析研判、法律评析、先行调解、裁决诉讼、指挥调度6个环节职责任务,推动14个县级综治中心全部建立全流程运行工作机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昆明市采用常驻、轮驻、随驻的“三驻”工作模式,通过存量改造优先、资源集约利用的经济务实策略,同步推进机制重构与效能提升,推动全市10个县区完成场所新建或改造、标识标牌规范、功能分区优化、“一站式”窗口设置,以及入驻人员选配、岗前培训等工作。各县区结合实际,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
如五华区围绕“1+5+10+N”工作模式,即1个区综治中心平台、5大法治服务中心模式联动、10家街道、N家行业部门和社会组织轮驻、入驻,强化中枢统筹,实现基层治理从“碎片应对”向“系统治理”的转型突破。西山区因地制宜,将区综治中心与区金融物业纠纷一体化综合治理中心作为同一平台打造,将综治中心划分为“登记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专业调解区”4个区域,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的专业化、精细化运作。
而晋宁区综治中心打造“三区、十一室、一庭”特色格局,并在矛盾纠纷突出的昆阳、晋城、宝峰、上蒜4个乡镇(街道)创建调审一体化中心,选派调解经验丰富、群众工作能力突出的人员常驻中心,集中力量开展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立案审判一站式服务,及时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处置在早”。
创新机制 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今年5月,昆明西山区棕树营街道居民李某琼带着一桩困扰家庭长达10年的财产纠纷来到西山区综治中心寻求帮助。这起纠纷虽经社区、街道多次调解,但因法律关系复杂、各方诉求分歧较大,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在接到李某琼的诉求后,西山区综治中心迅速启动分析研判机制,组织专班对案件进行深入梳理,并针对该纠纷时间跨度长等特点,引入法律评析团队进行专业分析。经过细致研判,法律团队给出了房屋产权以国家登记为准、李某琼为合法所有人的建议后,由西山区综治中心牵头组织公安、司法、法院、检察院、妇联、金融物业纠纷一体化治理中心等力量进行调解,最终为这桩长达10年的家庭财产纠纷画上了圆满句号。
今年以来,昆明市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持续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各县区探索出的特色化解模式,正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昆明实践”。
科技赋能 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科技赋能是昆明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昆明市委政法委先后10余次与省委政法委、“云综治”系统开发公司协调对接,在“云南省综治信息系统”基础上,拓展符合昆明实际的“县(市)区综治中心应用场景”,并组织开展系统培训和试点运行。目前,西山、呈贡、晋宁3个县区已率先完成部门账号全覆盖,开展线上解纷工作,并成功流转处置矛盾纠纷360余件。
通过科技赋能,昆明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了从传统治理向智慧治理的转型升级,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昆明市已打造“1个市级指挥中枢+20个县级枢纽+143个乡级支点+1711个村级末梢”的四级治理框架,率先实现综治中心100%覆盖。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和科技赋能,全市矛盾纠纷化解效率显著提高,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进行了有益实践。
(罗雄鑫 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