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以前找执行法官交个线索,跑几趟都不一定能碰上。现在好了,扫个码,手指点一点,线索就直达法官,省心又省力!”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李某某通过“码上办”提交了财产线索,对这项新服务赞不绝口。他的切身感受,正是田阳区法院创新执行机制、提升司法为民质效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田阳区人民法院大胆创新,推出执行案件“码上办”便民服务机制,通过“一码通联”搭建当事人与法官的“信息直通车”。该机制运行至今,已累计收到财产线索、执行建议等信息125条,推动执行到位金额1012.45万元,案件执行周期平均缩短15天,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破除信息壁垒,指尖执行零距离
“传统模式下,当事人提交线索主要靠跑法院或打电话,法官也常因开庭、合议等事务难以随时接待,沟通效率不高,容易错过最佳执行时机。”田阳区法院副院长、执行局局长黄谢说。
“码上办”的核心价值,正是利用数字化手段破除了这道横亘在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信息壁垒。它将“当事人跑腿”变为“数据跑路”,将“被动等待”转为“主动联通”,显著降低了群众寻求司法帮助的门槛和时间成本。该机制依托“智慧执行”系统,将财产线索提交、案件进度查询、联系法官、执行建议反馈等6项核心功能,集成于一个专属二维码。当事人只需通过执行通知书、法院公告或官方公众号等渠道扫码,即可打破时空限制,实时上传被执行人房产、车辆、银行账户等财产线索,或报告被执行人下落、提出执行建议。法官在后台即时接收、分类处理,大大提升了线索流转的效率和精准度,实现了“群众指尖点一点,执行动态实时联”。
科技赋能提质效,精准破解执行难
“码上办”带来的不仅是便捷,更是执行质效的全面提升,并在规范执行中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快速反应显成效。在李某与张某的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中,李某通过“码上办”上传了张某隐匿车辆的精准定位和照片。执行干警2小时内火速抵达现场完成扣押,并通过耐心调解促成双方和解,李某当天就拿回了欠款。“真是神速!”李某由衷感叹。
——僵局破冰解民忧。在农民工小张等人追索欠薪的案件中,“码上办”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小张上传了王某转移财产的银行流水证据。法院迅速冻结相关账户,成功执行到位23万元欠薪。“本来以为没希望了,没想到扫码提交证据这么快就解决了!”小张激动地说。
“码上办”以智能化、简约化的操作,一方面赋能群众便捷参与、监督执行,免于奔波之苦,实现了司法服务“触手可及”,提升了群众司法获得感;另一方面赋能法院精准发力,在破解执行难中从“有解”寻求“优解”。
据统计,该机制上线后,财产线索的主动提交量同比激增40%,社会力量被有效激活,执行案件结案率提高了22%;因执行信息不透明、沟通不畅引发的信访量则下降了35%。
“闭环管理”促公信,打造阳光执行新生态
为确保群众“码上提”,法院必有“马上办”,田阳区人民法院建立了严格的“线索登记—限时核查—结果反馈”全流程闭环监管机制:限时核查,法官必须在收到线索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核查;主动反馈,通过短信等方式,主动告知当事人线索处理进展;结果告知,对有效线索提供者发放《线索采纳通知书》,对未采纳线索,必须清晰说明具体理由;服务评价,引入“好差评”功能,当事人可对处理效率、服务态度等进行星级评价,评价结果直接纳入法官绩效考核。
这套机制增强了司法透明度,让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也倒逼执行工作更加规范、高效,有效保障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田阳区人民法院“码上办”创新举措,它以一个小小的二维码为桥梁,畅通了民意沟通渠道,提升了执行工作质效,规范了执行权力运行,是基层法院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的生动实践。这项“指尖上”的司法为民服务,不仅跑出了执行加速度,更温暖了民心,为构建高效、规范、透明的执行工作新生态提供了有益探索,是“以码为桥,执护民生”理念的完美诠释。
(作者:韦泰峰 黄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