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家校社协同联动 织牢护蕾安全网 ——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法院护“未”之路记事
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是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实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广西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法院以“同心护蕾”为行动主线,在促推“六大保护”上融合发力,依托多部门联合成立的“婚调委”“伟光调解工作室”“同心护蕾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校园维权工作站”等少年、家事纠纷化解平台,探索创新“司法社工跟踪帮扶”“全流程家庭教育指导”等机制,走出了一条“家校社”协同联动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之路。
提升教育实效,夯实保护根基
“你们的行为会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价值观,认为犯错不需要承担后果,甚至可以逃避追责。为人父母,应该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要教导孩子遵守法律法规,懂得是非对错。”良庆区人民法院家事和少年审判庭庭庭长马宇清严肃地说。
这是一起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11岁的小周在某大桥的行人道上骑行玩耍,他的父母在他骑行撞伤行人后拒绝道歉及合理赔偿。
马宇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小周的父母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并邀请婚姻家庭咨询师共同对小周的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我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忽视了我们的所作所为给孩子充当了反面的示范,这不是合格的父母该做的事。”小周的父亲惭愧地说。小周的父母当场签收了裁定书,表示一定严格执行《家庭教育指导令》。
“家庭是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良庆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蒙少波介绍,良庆区人民法院与辖区民政、司法、妇联、团委等多部门联合设立“同心护蕾”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创新打造“前端预防+中端疏导+末端修复”的“全流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向前端预防延伸,将家庭矛盾消解于萌芽阶段。
“你叫什么名字?谁带你来这的?”2024年6月19日,良庆法院干警发现一名4岁左右的小女孩独自坐在法院安检室里。
经了解,小女孩名叫小月,父母已离婚,双方因小月抚养费产生矛盾,于是母亲赵某就把小月送到法院,留下父亲刘某的联系方式后独自离开。
良庆区人民法院谢谦法官和马宇清法官立即联系赵某,她称自己居无定所无法抚养小月,而其留下的刘某号码已停机。为帮助小月寻回父母,良庆区人民法院启动“同心护蕾家庭教育指导”多部门联动机制,在公安、民政、妇联等部门共同努力下终于联系上了刘某。
对前来接女儿的刘某,马宇清法官在说明孩子被滞留的情况后严肃提醒道:“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法定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这一责任。”
“我今后会认真履行抚养义务,尽全力为小月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教育条件。谢谢法官!” 刘某听后表示。
加强双向联动,提升保护水平
“原来法庭是这样审案的,从公诉到辩护,再到法官的裁定,每一步都非常严谨。”
2024年5月22日,在参加了良庆区人民法院与南宁市励志学校联合开展的模拟法庭活动后,一名学生感慨地说。
学校是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阵地。良庆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2023年以来共派遣法治副校长32人,开展校园宣传52场次,推动形成法治教育、安全管理、犯罪预防、家庭教育指导“多合一”的普法工作新模式,结合沉浸式体验学习,开展各类参观、旁听庭审、职业体验、模拟法庭等活动。
“我们与团委、学校共建校园维权工作站,由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N名教育工作者、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等组成“1+1+N”团队,完善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防控、在校学生的家事纠纷适用社会观护等机制。”良庆法院家事和少年审判庭法官助理王婧介绍,自2017年工作站成立以来,共联合开展校园纠纷调解、法律引导、普法教育10次,实现矛盾不出校园的一站式纠纷化解目标。
对于这个工作站,自治区高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法官助理曾明慧印象深刻,她曾是该工作站的驻站法官,调解的一起校园意外伤害纠纷也让她记忆犹新。
调解过程中,双方学生家长就赔偿问题存在较大分歧,受伤一方家长情绪激动。
“现在这样互相指责、对抗下去,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不要因为这件事给他们的童年留下阴影……”曾明慧帮助双方缓解紧张对抗的情绪,劝解他们和平处理纠纷。
经过几番协商后,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履行了赔偿款,这次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那次调解会还邀请了心理咨询师、社区代表、派出所干警代表共同参与调解,数十名学生家长代表、老师代表到场旁听,一方面是作为此次调解的见证,另一方面这也是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曾明慧说,如今,这个工作站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坚实的法治保护伞。
凝聚各方力量,筑牢保护屏障
“阿姨,我真的很害怕,我会被关起来吗?我不想被关起来,我知道错了。”小宁紧张地搓着手。
“小宁,你现在能认识到错误是很重要的。法官也会考虑到你是未成年人,会根据法律尽可能地教育、感化、挽救你。不过你要积极配合,这很重要。”司法社工陈姐握着小宁手温和地说。
此前,小宁因贪玩放火造成商场火灾。面对即将到来的庭审,曾经阳光的少年充满着惶恐与不安。因此良庆区人民法院法官邀请司法社工对小宁进行司法帮扶。
在良庆区法院心理咨询室,韦肖依法官与司法社工陈姐一起用示意图拆解案件流程,用关怀话语谆谆教导,让少年心中疑虑逐渐化解,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主动地配合庭审和后续工作。
社会环境深刻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良庆区人民法院加大司法社工参与力度,与辖区团委建立司法社工参与纠纷解决机制,实现“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保护”有机结合。五年来,良庆区人民法院邀请司法社工开展社会调查、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指导、担任合适成年人等59次,有效帮助迷途少年改过自新,预防重复犯罪。
“他喝醉了就经常打我,我怕家人担心,从来都不敢说。”黎女士掩面哽咽着说。
因被醉酒的丈夫长期家暴,黎女士到良庆区人民法院“婚调委”求助,法院随即启动反家暴联动机制,出具《人身安全保护令》,派出所与黎女士建立紧急联系机制、村委会定期上门了解情况等,多方合力为黎女士提供人身安全保护。“感谢你们,现在我丈夫已经不敢打我了。”黎女士特意致电表示感谢。
这是“婚调委”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万千”事之一。良庆区人民法院与辖区司法局、民政局、妇联联合设立的“婚调委”及“伟光调解工作室”,根据七大矛盾类型创新制定调处预案的“精准化”工作法、“三步调解法”,让70%的涉少离婚纠纷化解在诉前;与辖区民政局、妇联及南宁市救助管理站联合设立的南宁市反家暴庇护中心,为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未成年人提供救助和保护,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已为89名妇女儿童提供帮助。
未成年人保护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协奏曲。良庆人民法院立足司法职能,在法理情交融中创新探索,在多元共治中凝聚共识, 奋力书写“以法为盾、以爱为帆”的护蕾新篇章。
(作者:阚媛 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