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多元发力,谱写基层社会治理新篇章
首页> 法治频道> 平安中国 > 正文

多元发力,谱写基层社会治理新篇章

  多元发力,谱写基层社会治理新篇章

  ——广西北海市海城区法院涠洲人民法庭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纪实

  广西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立了全国首个海岛生态旅游法庭——涠洲人民法庭,该庭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贴近基层的优势,让“小法庭”发挥“大作用”,做深做实预防修复治理,切实提高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以传承红色基因、传播无讼理念、创新社会治理路径“三步走”工作举措,为涠洲岛的社会治理赋能加力。

  传承红色基因,谱写民生幸福新篇章

  涠洲人民法庭主动融入当地党委领导下的多元解纷大格局,坚持把支部建在庭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社会治理能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深化法治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以“党建+”引领法庭工作。把党建引领贯彻人民法庭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在涠洲法庭成立海城区法院第四党支部,联合涠洲镇党委出台《“党建联盟”与法官网格联络点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岛11个村(社区)挂牌成立网格联络点,通过法律讲堂全面提升村委党员干部、法律明白人的释法说理和调解能力,推进庭审进村、普法进村、咨询进村等“法律三进”活动,形成法官审案、群众说事、大家论法的法治新常态。

  以“网格+”抓好前端过滤。以网格联络点为基础,建立每半月一次常态化走访工作机制,畅通联络渠道,以“线上直达+线下联通”的模式积极做好矛盾风险排查、法律咨询答复和纠纷调解工作,做好矛盾纠纷第一梯度过滤,前端治理更有深度。2023年以来,累计排查群众矛盾隐患并成功化解111起,回访跟进生态保护、民宿营商等矛盾纠纷1500余次。

  以“法院+”扩大治理“朋友圈”。依托涠洲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设在庭上的优势,强化与涠洲岛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在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等多个板块的协同联动,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法律指导、专业支持方面的作用。2023年至今,涠洲法庭成功参与、指导诉前化解矛盾纠纷1645件,切实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条龙”办理、“全链条解决”。

  传播无讼理念,创新多元解纷新路径

  2022年9月,法庭成立“老支书调解工作室”,选任具有31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自治区优秀人民调解员钟观保作为特邀调解员,深入结合涠洲“以蕉会友”的独特民情,摸索出独具特色的“三蕉”调解工作法,以“蕉心、蕉融、蕉友”贯穿调解全过程,与群众交心,用心倾听群众诉求,汇聚多元解纷力量推促矛盾双方情理交融,做实源头解纷,以法理、道理、情理治愈“蕉绿”,以香蕉为媒交朋友,以真心为介润沃土,让调解之树结出丰硕的蕉果。自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促成193件案件当事人握手言和。

  同时法庭结合涠洲岛旅游热门线路,成立法律“服务站”,为全岛文旅新发展提供司法服务。法庭联合涠洲岛民宿协会共同成立工作站,定期向民宿商家公布典型案例、组织旅游纠纷庭审旁听,开展“假日巡回服务”,推动法律咨询进景区,开通涉旅纠纷绿色通道,提高旅游从业者知法守法、依法经营意识和游客文明旅游意识。同时还成立涠洲岛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中心,联合涠洲派出所、执法大队、交警大队等多方力量,调处各类旅游纠纷和涉生态环境纠纷案件60余件。与此同时,还创新涠洲法庭“格-站-庭”三级联调机制,形成部门协同、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多元解纷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法庭专业优势,切实筑牢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后一道防线”。涠洲法庭案件受理数量实现连续三年下降,调解率较去年同期提升近20个百分点。

  传扬治理新风,探索司法赋能新模式

  为了守护涠洲的生态底色,法庭挂牌成立了广西首个“海上枫桥”联合调处中心,由海警联合法庭、海事、综合行政执法等多方力量合力打击海上违法违规行为及违法犯罪活动,共同维系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和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法庭率先与大学合作开展珊瑚修复活动,探索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机制建设新路径。2022年以来,投入生态修复金37万元用于珊瑚礁生态环境修复,共投放格栅型人工礁42个,种植珊瑚2100株,修复面积100.8平方米。预计到2025年,该片海域经过人工种植的珊瑚排卵后可进行有性繁殖,将有望带动周边更广阔海域的珊瑚礁自然恢复,努力实现惩治违法犯罪、赔偿经济损失、修复生态环境“一判三赢”的效果。

  为了让法治教育深入人心,法庭积极转变工作思路,选取群众关注度高的案件,以巡回审判方式将法庭搬到旅游景区、社区村委、香蕉园、家门口等,让案件审理走近游客、走近居民、走进田间地头,充分发挥巡回审判示范引领作用,真正实现“审理一案 教育一片”。2024年7月,涠洲法庭开展巡回审判暨“海上枫桥”联合普法活动,邀请专家讲解常见非法捕捞方式对海洋生态的危害,与海警联动,现场展示查获物及常见电鱼工具,吸引众多岛民及游客围观,实现了“破圈”传播的效果。2021年以来,涠洲法庭累计开展刑事、民事巡回审判6次。

  今年以来,涠洲法庭对辖区纠纷类型、特点、趋势进行研判预警,分析高发多发案件深层次原因,形成工作通报5期,开设海岛新“枫”专栏,专题讲述涠洲法庭系列解纷故事,聚焦法庭诉前调解“小切口”反映海岛基层社会治理“大主题”。

  (作者:关清芮 段雨柔)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波建交75周年音乐会顺利举行

  • 港澳青少年走进广州军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与氢能技术呈现显著融合趋势,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有助于推动其在氢能技术方面的创新产出。该文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氢能技术当前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也为推动氢能技术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4-09-23 10:36
从汽车钎焊铝箔的“门外汉”,到“摸着石头过河”开发出相关产品……郭飞跃在创新路上,不服输、敢打拼,攻克了一个个难关。近日,郭飞跃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讲述带领团队从零起步,潜心研发汽车钎焊铝箔产品的艰辛历程。
2024-09-23 10:34
不仅是在兰考,在“齐鲁粮仓”,稻菽飘香、鱼跃莲池、瓜果盈枝都离不开科技加持的精细气象服务。
2024-09-23 09:42
天线飞转、屏幕闪烁、无形空间、电波交织……陈杨受邀参加红蓝对抗演练,充当“磨刀石”。
2024-09-23 09:37
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2024-09-23 09:35
主题为“气候变化与农食系统转型”
2024-09-20 13:00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2024-09-20 10:13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2024-09-20 10:09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024-09-20 10:06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2024-09-20 10:05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2024-09-19 09:43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2024-09-19 09:43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2024-09-19 09:35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2024-09-19 03:35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2024-09-19 03:35
中央宣传部日前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
2024-09-20 10:07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09-18 18:36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2024-09-18 03:15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2024-09-18 02:55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2024-09-18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