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医院勾结黑中介发起众筹后瓜分捐款 山东菏泽警方破获一起大病筹款诈骗案
首页> 法治频道> 平安中国 > 正文

医院勾结黑中介发起众筹后瓜分捐款 山东菏泽警方破获一起大病筹款诈骗案

来源:法治日报2022-11-16 10:17

  □ 本报记者 张维

  一度甚嚣尘上的筹款黑中介,近日迎来了多方“痛击”:一起涉及全国多地患者的筹款黑中介诈骗案告破,17名犯罪嫌疑人被抓,其中7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水滴筹近日对外宣布,打击筹款黑中介已取得初步成效——连续8周无筹款项目涉及恶意推广。

  多个筹款项目存在异常

  “这起筹款黑中介诈骗案的侦破,是警企联合打击恶意商业推广这种危害社会和患者权益行为初见成效的表现。”山东省菏泽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最早发现异常的是平台自身。早在今年年初,水滴筹风控团队监测到多个筹款项目存在异常转发的现象,而这些筹款患者的就诊地全都指向位于菏泽市的一家民营烧伤医院。水滴筹多重审核之后,证实这些筹款项目均有第三方恶意推广参与其中,而患者及其家属并不完全知情。水滴筹随即冻结相关筹款项目,派人赴菏泽调查核实,并协助患者向警方报案。

  这是一种新型涉网犯罪,加之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危害性大,菏泽网警高度重视,抽调网安大队、佃户屯派出所办案力量成立了合成作战专班,发现涉嫌犯罪后第一时间立案侦查。办案人员调查发现,在菏泽这家民营烧伤医院治疗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涉及贵州、河北、河南等地,人数众多,分布范围广。

  经过警方多番努力,案件真相浮出水面。

  以陈某霞、高某杰为首的上述菏泽民营烧伤医疗机构,打着给患者公益免费治疗的幌子,吸引患者来医院治疗,在患者未授权的情况下,用患者信息在多个大病筹款平台发起筹款。

  发起筹款后,该医院与筹款黑中介联手,由筹款黑中介通过多个网络渠道推广筹款链接,骗取爱心人士的捐款,所筹资金由医院对公账户接收,实际上都被医院和筹款黑中介瓜分,并未用于患者治疗。

  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大

  菏泽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案系典型的利用网络社交平台进行诈骗的新型涉网违法犯罪,利用网络社交媒体非接触式推广、引流,发布真实患者信息,获取民众的善款捐助。

  记者查询发现,这家医疗机构对外宣称是“一家专业针对烧烫伤、磕碰伤伤口处置、疤痕预防及修复的医疗级机构。有着近20年的临床经验,上万例治愈案例。致力于尽快解除患者之疾苦,研发独创出治疗瘢痕的‘中西医综合疗法’,开创了国际上治疗瘢痕的先河”,并特别提出“治身上的疤,更要治心理的疤”,可以“帮助患者克服瘢痕带来的心理障碍,正确面对生活,形成健康、阳光、积极的心态”。

  然而事实是,这家医院的所作所为和它所宣称的恰恰相反,让本就身上有疤的患者更添了心灵上的疮疤。开发区分局网安大队民警黄建峰说:“我们去取证的时候,发现很多前来治疗烧伤、烫伤的患者是小孩,我们找受害家庭核实情况时,很多人才知道自己被骗。他们还一再委托我们帮忙打听哪儿有比较好的治疗孩子烧伤、烫伤的医疗机构。”

  办案民警表示,这种行为显然已涉嫌诈骗罪。目前,菏泽警方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其中参与诈骗行为的有9人,直接参与恶意推广的有8人,涉案总金额300余万元。目前,案件审查、深挖和追赃挽损工作仍在进一步开展中。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极大,上述负责人介绍说:“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在大病众筹领域野蛮生长,不及时予以打击处理,会消耗平台用户的信任,严重透支社会爱心,进而影响捐款的广大群众对社会求助的信任,伤害社会诚信体系。”

  多举措防范黑中介存在

  近年来,大病筹款平台的应用率大幅提升,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在京联合发布的《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平台研究报告(2022)》,2014年9月至2021年底,累计超过500万人次大病患者通过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大病求助平台)发布求助信息,超过20亿人次通过水滴筹等大病求助平台捐赠资金,筹款规模超过800亿元。

  然而,随着这一行业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从中“嗅到商机”——筹款黑中介是这两年在大病筹款中冒出来的典型黑灰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除了与医院“合作”外,筹款黑中介还会主动联系发起筹款的患者及家属,帮助推广筹款链接,根据所筹金额收取30%至70%不等的提成。

  大病求助平台对于黑中介深恶痛绝。水滴筹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21年底水滴筹开始接到多起用户举报和投诉,称在群聊中经常有陌生人频繁推送筹款链接,令人真假难辨。水滴筹随即成立了内部专项调查小组,通过技术筛查可疑筹款项目,加上线下走访核实等方式识别哪些筹款项目有恶意推广参与其中。一旦查实有恶意推广行为,水滴筹会停止相关筹款项目,阻断其继续传播,情节严重的,已筹款项将退还给捐款人。参与转发的恶意推广人,水滴筹会限制其访问、转发、证实等权限。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后,水滴筹已经建立起能够快速有效识别恶意推广的机制。水滴筹表示,近日已向监管部门汇报,希望能够将打击恶意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分享至其他大病求助平台,让黑中介在大病筹款行业无处容身。

  菏泽警方在严厉打击黑中介存在的同时,呼吁广大群众和网友在浏览捐款链接过程中,仔细辨别求助内容,多加审核求证,在捐款以后及时核实查看捐款的去向,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安机关或捐款平台反映。同时,警方建议大病求助平台继续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加强资质、求助人信息、收款、医疗资料、提现等方面的审核,完善验证算法、数据模型等方面的建设,让急需救助的患者能通过平台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