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家司法档案博物馆,会不会成为新的打卡地?
首页> 法治频道> 平安中国 > 正文

这家司法档案博物馆,会不会成为新的打卡地?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2022-09-16 11:22

  9月15日,浙江丽水“龙泉司法档案博物馆”揭牌开馆。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马世忠在出席揭牌活动时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弘扬,努力把龙泉司法档案博物馆打造成为法院文化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为全面加强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走进博物馆,“走向法治”四个大字映入眼帘,这也正是该博物馆的核心主题。博物馆按照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到百年大党的法治探索,从国家到龙泉地方司法实践的思路,展示了中国传统时期的法律和审判制度、中国司法制度近代转轨中的龙泉实践和地方社会治理、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百年实践等内容。

  龙泉司法档案博物馆序厅

  拂却尘埃现明珠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无数珍贵史料毁于战火。龙泉地处浙西南山区,有幸完整地保留下一批珍贵的司法档案。龙泉司法档案现存1.7万余卷,88万余页,时间自清咸丰元年(1851)始,至1949年止,是目前所知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大的晚清民国时期地方司法档案,全面客观展现了基层司法制度和司法实践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变迁,是珍贵的档案文献遗产。因地方司法机构变动频繁,几经易手,档案毁损严重。1973年,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法院恢复工作,组织人力进行一年多的全面整理、分类、归档。2007年,龙泉市档案馆与浙江大学历史系全力发掘与研究,终于使湮没于历史尘埃的佚文典制得以传世。

  图为档案裱糊修复

  2007年11月10日,时任浙大历史学系教授包伟民在龙泉市档案馆库房里,见到了这批收藏在密集型书架上、占据大半个库房的晚清民国地方司法档案,开启了龙泉司法档案整理研究项目。历经12年,浙江大学、中华书局、龙泉市档案馆共同努力,让尘封已久的档案“重见天日”。2015年,龙泉司法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龙泉司法档案选编》五辑96册全部完成出版。

  龙泉司法档案选编五辑96册

  化茧成蝶谱新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阐发我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等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集中呈现龙泉司法档案研究成果,龙泉市人民法院于2021年10月开始建设龙泉司法档案博物馆。2022年7月,龙泉司法档案博物馆入选“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

  龙泉司法档案博物馆建设规划分“中国传统时期的法律和审判制度”“中国司法制度近代转轨中的龙泉实践”“龙泉司法档案与地方社会治理”“抗日战争时期的龙泉地方司法”“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百年实践”5个展陈单元,数字展陈与实物展陈相结合,通过档案内容介绍、典型案例剖析、相关司法文物展陈、交互体验等方式,打造学习互动、情境共融的展览空间,是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传播阵地、开放共享的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内核丰富的学术研究展示高地。

  龙泉司法档案博物馆一角

  龙泉司法档案中的案件包罗万象,既有房宅、屋基的产权和租佃纠纷,也有杉木、毛竹等林产的争夺;既有家庭财产继承的纷争,也有行商坐贾的不同利益诉求;既有基层管理引发的官民冲突,也有民风民俗带来的种种矛盾。龙泉司法档案蕴含的民惟邦本、息诉无讼、德法共治等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对构建当代社会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史鉴价值。

  民惟邦本

  龙泉山林资源丰富,素有“浙南林海”之称。地方官员审理涉山林纠纷案件时,往往依靠族谱、契约、碑刻以及实地履勘情况进行判决,平息纠纷,维持山民合法权益。如光绪二十六年,李学荣控周关荣等盗砍杉木案,贡生李学韩请求知县追回被人盗砍的木材,知县戴洪喜查明事实后,令周关荣将木材照股分给李学荣。

  李学荣控周关荣等盗砍杉木案呈状

  叶宗茂和朱文彩杉木纠纷案勘图

  龙泉虽然介于万山之中,但在民国时期商业贸易也具一定规模,据1928年资料统计,当时龙泉县有棉布、国药、南北杂货、文具印刷、牙行等22个行业,地方官员积极借助法律规范和民间习惯维持市场秩序,保障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司法档案记载的同春生布庄声请宣告破产案为丽水市境内有明确案卷记载的最早破产案例。1935年,同春生布号代理人王颖香向龙泉地方法院申请破产,龙泉地方法院通过东阳地方法院、江苏上海地方法院、常熟县政府等向38名债权人送达查明财产通知书,部分债权人提出财产异议。龙泉地方法院经调查审理,以同春生布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裁定该布庄破产,并选任李藩律师为破产管理人。后经过布告拍卖,由叶旭喧等承买该布庄财产而告结。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同春生(代理人王颖香)申请破产民事状副本

  息诉无讼

  以和为贵的中国文化血液深深渗透于中国司法之中。龙泉地方社会就有发生争端后借助宗族亲友、地方耆老、保甲士绅等“中介”力量进行调处的传统。官批民调制度是晚清民国时期基层社会的治理经验,地方官员在处理涉及户婚、田土、钱债及部分属于轻微人身伤害的纠纷案件时,会使用“批词”的形式指令民间力量进行调处,分“批付--民调--禀复”三个阶段,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宣统元年毛樟和控毛景隆昧良赖债案中,毛景隆(即毛鸿)以两张土地契据为抵押向毛樟和借款,后未在规定期限内还款,反而将所抵押土地卖给他人,毛樟和向知县呈状起诉。知县陶霦接到呈状后,要求毛樟和“自行邀族理追,不必涉讼”。

  宣统元年八月初三毛樟和控毛景隆昧良赖债墨据莫凭事呈状

  德法共治

  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一直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鲜明特色和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和核心理念。龙泉司法档案记载,地方官员施政时,极为注重“德教”“德治”“德化”。

  光绪十八年刘叶氏控刘鼎奎掯纳膳租案,龙泉东乡岩头庄六十八岁的老妇刘叶氏状告过继的嗣子刘鼎奎在其丈夫去世后,平分了遗留田产及山场等财产,却未按约定履行奉养义务。知县毕诒策审讯之后,当堂将刘鼎奎责惩管押,并且令其将膳田契据交还刘叶氏。判决对孝道伦理和道德准则的维护,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稳定社会秩序。

  光绪十八年刘叶氏控刘鼎奎掯纳膳租案呈状

  这批档案记录了近代地方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家庭婚姻等方面的变迁,展现了中国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从传统到近代变革的完整过程,直接反映出法律变革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机制和过程,具有无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又为当前社会司法制度改革、社会治理等提供了直接的参考数据,极具实践价值。通过深入研究挖掘珍贵史料,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运用到司法实践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