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法治频道> 平安中国 > 正文

伤疤是最美的勋章

来源:中国警察网2022-05-20 19:29

  济南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副支队长张保国:

  伤疤是最美的勋章

  作者: 袁猛 朱国富 孙同玉 苏雨景

  春夏之交,阳光正好,“泉城”济南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记者见到了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济南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副支队长张保国。

  “你们好!”说话总是乐呵呵的张保国放下手头工作,走上前来热情地与记者握手。

  这是一双布满深褐色伤疤、已经扭曲变形的手。当他举手敬礼时,手指都不能伸直。

  伤疤,承载着拼搏过往

  伴随着张保国的讲述,时间回到2005年3月2日。在济南西郊一个废弃石料厂的集中销毁废旧炮弹、火炸药现场,一个老旧的发烟罐突然泄漏起火。

  “快跑!”情急之下,张保国大喊一声。他一边奋力推开身边的同事,一边飞快冲到火药堆旁踢飞了发烟罐。

  “轰!”人还没来得及跑远,火药堆蹿起10米高的大火瞬间将张保国包围,他一下子变成了“火人”……

  “再坚持一会儿,马上到了,马上到了!”在送张保国去医院的路上,战友们流着眼泪不停地安慰他。车子还没进市区,张保国就疼昏了过去。

  十几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张保国的脸上仍透露出劫后余生的神情。

  那次任务,造成张保国全身百分之八的面积烧伤,脸部二度烧伤、双手深二度烧伤,落下七级伤残。

  “每一次排爆,都是一次生死抉择。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我敢于接受‘死神’的挑战。”经历生死,张保国从未后悔。在他看来,伤疤是人民警察最美的勋章。

  面对外人,张保国并不回避脖颈和手上的伤疤。然而,最让张保国无法面对的,不是医生一下一下削掉他手上不规则的增生瘢痕,不是植皮时要从他两侧肋骨处取下半米长的真皮,也不是他每只手要被缝合多达150针,而是他慈爱的母亲。

  “我的儿啊!”在张保国入院后,因不堪承受儿子的痛苦经历,老人一头栽倒在地上,自此失去自理能力。这成了张保国心头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信念,生死之后更坚定

  “出院后的第三天,我就在一个医院爆炸可疑物的处置现场执行任务了。”张保国说。

  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后,张保国没有向命运屈服,更没有心生畏惧,毅然回到了排爆工作岗位上。

  当时,张保国脸上刚刚长出新皮肤,被阳光一照就会过敏红肿、刺疼难忍,双手的伤口也刚刚愈合,还缠着厚厚的绷带。

  谈及坚持到排爆现场的原因,张保国说,排爆工作危险性高、专业性强,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他在,队员们就有了主心骨,心中就多了一份必胜的信念与底气。

  “排爆工作是拿命换命的活儿。”每次排爆,张保国都不想让他的队员发生一丁点儿意外,更不想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伤痛在战友们身上重演。

  为此,张保国定下一条规矩:“我是队长,我党龄最长,有危险、我先上。如果我不在了,你们谁的党龄长、谁再上。”这么多年,这个规矩从未改变。

  2018年6月,在执行一次重要会议安保任务期间,张保国作为场地安检组副组长,反复踏勘着500多万平方米、足有700个足球场面积大的会议场地。

  在对中心会场进行最后一次全检时,两只搜爆犬同时在一个配电箱旁嗅出了可疑点。那是一个巴掌大小的洞口,随身携带的搜爆设备难以伸入洞口进行探查作业。

  当时,距离规定的安检截止时间只剩下不到15分钟了。在场的人都十分焦灼,现场安静得几乎能听见秒针转动的声音。

  张保国急中生智,采用眼看手摸的传统方法,迅速趴在地上,用手一点一点地拨开草皮、刨开洞口,把手缓缓地伸进电箱底部……最终排除了隐患。

  学习,奋进脚步从未停

  一天是排爆手,一辈子就是排爆手。

  在济南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办公楼地下一层的“张保国工作室”,墙面和地上玻璃柜里展示的既有以往爆炸案件中的爆炸装置复制模型,还有一些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型爆炸装置模型。

  张保国告诉记者,每当国际国内发生重大爆炸案件时,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收集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分析用药成分、装置特点和作案手法。

  在张保国的办公桌上,有厚厚的一摞业务资料和杂志,还有20多本被他视若珍宝的笔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的所学所思。

  多年来,张保国从来没有停止向书本学理论、向实战学经验、向同行学技术。他通过深入研究新型爆炸装置的起爆原理和组拆技术,全面革新了排爆机械手,并自主研发了车底安检系统,组织编写了全省防爆安检教材课件。

  张保国是我国防爆安检专家委员会14名专家委员之一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由他参与处置的多起案例成为全国排爆典型案例。他先后有十几篇专业论文在权威杂志上发表并获奖。

  “犯罪分子懂的,我要比他们更懂。”张保国自豪地说,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是他在生死博弈中最可靠的底牌。

  如今,张保国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将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刚入职的年轻队员。

  嘱托,永远铭记在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紧紧握着我的手,深情地说排爆工作很危险啊!那一刻,我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回忆起两年前的情景,张保国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2019年6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在习近平总书记与受表彰代表的集体合影中,张保国就站在总书记身边。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奋斗者”……张保国获得的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一次次临危受命;每一枚勋章背后,都是一次次舍生忘死。

  2021年11月13日深夜,张保国突然接到任务:在泰安市一处施工工地,发现战争年代遗留的大量废旧炮弹,周边是居民小区和著名景点,须尽快赶往现场处置。

  第二天一早,张保国带领两名排爆队员赶到现场,看到在一处直径为3.5米、深约6米的废井内,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遗留炮弹。由于长时间锈蚀,很多炮弹都结成了锈体,特别是日制弹药稍微加热或摩擦就可能引发爆炸。

  张保国和战友冒着生命危险,下到数米深的大坑里,连续奋战了7个昼夜,顺利完成了遗留弹药的鉴定、装载、转运和销毁工作。

  20余年来,张保国先后参加完成重大活动防爆安检任务2000余次,执行排爆任务120余次,处置爆炸装置和可疑爆炸物140余个,先后鉴定、排除和销毁各类炮弹、炸弹等1.8万余发(枚),销毁废旧雷管30余万枚、导火索50余万米、导爆索1万余米。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初心。

  在张保国看来,荣誉只是代表过去,唯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继续战斗在排爆安检工作最前沿,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人民公安报社融媒体采访组,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记者袁猛、朱国富,通讯员孙同玉、苏雨景)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