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位“打拐”民警眼里的百态人生
首页> 法治频道> 平安中国 > 正文

一位“打拐”民警眼里的百态人生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2-01-10 10:5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打拐者说

  一位“打拐”民警眼里的百态人生

  2021年12月31日,刘彦佑(左三)与小英一家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在公安系统里,“打拐民警”是个特殊的“工种”。

  在被拐孩子父母蹉跎、阴暗的寻子岁月里,他们是唯一透进来的光;在他们自己看来,打拐不只是破案,而是在法律、人伦间的一场跋涉。

  排查线索、走访取证、抓捕嫌犯,常常面对受害者家属无法释怀的锥心之痛和难以解脱的日夜折磨,还要设法修补被破坏的社会关系,每一项都如千钧之重。

  而亲人的相认并不是解救的结束,多数是解救的开始。被拐孩子的心灵、被拐孩子的家庭,都需要被“解救”。团聚,绝不是一场相会,而是漫长的磨合与碰撞,有时甚至血泪交加。

  “我们始终面临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和难以定量的情感,在追求法律公正之外,还要尽力修补人伦裂痕。”广州市公安局打拐民警刘彦佑说。

  见证:一份份不愿放弃的爱

  罗艳不敢想,跟自己心心念念的骨肉团圆,要花掉她整整22年的青春。这几乎是她至今全部生命的一半。

  “在排除同卵多胞胎和近亲的前提下,支持罗艳和张某某符合亲生关系。”2021年12月28日下午,在广州花都区公安分局举办的“团圆行动”认亲会上,刘彦佑向罗艳宣读了亲生关系鉴定文书。

  随后,一扇门被缓缓推开,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走进来,罗艳上前一把抱住儿子,一个劲哭着说:“妈妈找你太久了……我有儿子了,我有儿子了……”

  22年,八千多个日夜,这是一份“不愿放弃的母爱”。

  50岁的罗艳是四川古蔺县人,1999年7月16日,她带着11个月大的儿子小蔺川来广州花都寻亲,正在筹备孩子一周岁生日时,儿子被两个老乡拐走,从此踪迹全无。

  此后22年里,她独自一人,一边打零工,抚养身体不好的大女儿,一边满世界找儿子。她去过广东、福建、四川很多地方,哪里有打听到人贩子的同名人,她就扑到哪里去。一次次满怀希望去、载着疲惫回。

  房租交不起,她从出租屋搬出来,在天桥下睡了三个月。之所以选择天桥,只是因为夜里还有流浪人员相伴,“比较安全”。

  “有几次我苦得不想活了,只是可怜我那个身体不好的女儿没人养没人疼,咬咬牙又挺住了。”罗艳哽咽着,眼泪夺眶而出。她用力揉着眼,抹掉滚落的泪水。

  为了寻找人贩子,她将原来的名字“罗文端”改成“罗艳”,以免打草惊蛇。她前些年还把家安在了人贩子老家旁边的镇,以便能及时打听他们的动态。

  “现在想想,全靠心里那口气撑着才活过来。”罗艳说,“哪怕还有一口气,我也要找到儿子。”

  苦心人,天不负。2020年,广州公安在积案排查中将本案列为重点案件。经过不懈努力,各方面调查线索和技术力量汇聚,2021年春,藏匿22年的人贩子分别被广州花都警方抓获。

  但此时离柳暗花明还差一步。“原本我们也以为抓到了人贩子,孩子很容易找了,没想到现实生活还在出难题。”刘彦佑告诉记者,两个人贩子对在1999年7月左右将罗艳的小孩拐走并卖到汕头一事供认不讳,但时过境迁,汕头当地拆迁重建,早已物是人非,两名人贩子无法提供被拐儿童吴蔺川的买家信息和准确地点,给警方的解救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刘彦佑和同事仍然没有放弃寻找。12月,通过搜集吴蔺川姐姐川川小时候的照片,成功比中汕头一名疑似被拐男子。经过DNA复核鉴定,确认该男子就是被拐22年的小蔺川,成功完成了解救工作。

  2021年岁末,为了让这份苦苦等待22年的团圆不跨年,广州花都公安组织了这场认亲会,让他们一家人团圆。让人欣喜的是,认亲现场,蔺川决定跟随妈妈姐姐回四川老家一趟看看。

  刘彦佑已记不清这是他第几次见证被拐儿童家庭团圆的场景了,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动。

  “我也是一个9岁孩子的父亲,每当看到认亲会上一个经历万千磨难的家团圆了,我心里的感觉都是无以言表的,也会忍不住流出泪水。”刘彦佑说。

  6年多的打拐工作中,让刘彦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张照片的故事。

  几年前,广州公安刚开始尝试通过人像识别技术寻找被拐儿童时,遇到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一对湖南夫妻的孩子16年前被拐,刘彦佑在积案排查中找到他们,多次提出想要一张孩子小时候的照片,但孩子妈妈每次都是通过微信拍照片发给他,因为图片拍摄质量问题迟迟无法达到技术比对要求。

  “我后来才知道,这是小孩子唯一一张照片,夫妻俩不舍得拿出去,怕丢了就一点念想都没了。”刘彦佑说,最后反复沟通,孩子妈妈相信我了才把照片快递寄给我,也就是靠着这张照片,我们找回她被拐16年的孩子。

  这些年刘彦佑见到了太多为了寻子抛家弃产的父母,一份份不愿放弃的爱汇聚起来,成为打拐民警们不懈前进的动力。“我们平凡的工作能给这些久经磨难的家庭第二次生命,善莫大焉。”他说。

  打拐:在法律、人伦间的一场跋涉

  “打拐不只是破案。”采访中,刘彦佑时不时会提到这句话。对他而言,打拐工作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光是铁面办案,也有人心情感,就像裁缝一样,尽量帮被拐儿童家庭修补情感伤痕。

  “小朋友,你家里有没有你婴儿时期的照片?”

  每次找到被拐失踪儿童后,刘彦佑都会以这句话作为开场白。这是他在长期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说话要婉转,为了降低孩子的警惕心,最好有老师在一旁陪伴。

  在打拐之前,刘彦佑一直从事打击盗抢犯罪,“虽然都是破案、追赃,但打拐找回来的,是有血有肉的人,要考虑的东西更多”。

  2004年,湖南人温勇2岁的大儿子小温被邻居“偷走”,此后的近16年间,夫妻两人一直奔波在寻找儿子的路上,但迎头撞过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2019年年底,刘彦佑与同事帮助温勇夫妻找到了被拐近16年的孩子。孩子被拐时只有2岁,再见已是即将成年的大人。

  解救孩子,让他与亲生父母见面?刘彦佑没有立即这样做。他告诉孩子的父母,小温还有几个月高考,如果选择立即见面,很可能影响他的备考状态。思虑再三,孩子的父母同意高考后再与孩子相认。

  “知道你们很忙,但是我忍不住,我太想孩子了,你能告诉我他现在过得还好吗?”“孩子个头是高还是矮?胖还是瘦?我想给他提前准备几件新衣服。”虽然暂时无法相认,但是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却无法抑制,经常在微信里给刘彦佑留言,希望知道关于孩子的一切信息。

  刘彦佑能体会到对方的心情。高考还没结束,他就跑到了孩子所在的城市,向班主任打听孩子的情况,按照孩子的性格提前模拟见面场景。比对确认后,他又第一时间将孩子的照片发给了温勇夫妇,详细介绍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尽自己所能,帮助这个破碎的家庭弥补16年分隔所带来的裂痕。

  2020年高考刚过,在广州市公安局的组织下,温勇夫妇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如今温勇夫妇经常在朋友圈晒一家人的欢乐时光,刘彦佑看到后都会顺手点个赞,“都是当父母的,我能理解那种心情”。

  2015年,刘彦佑调入广州市公安局打拐办。6个年头,时间不长,但他经手的案件已有近千宗,亲自办结的接近100宗。“我们还在不断努力,想突破更多像吴蔺川被拐案这类时间比较长的案件。”他说,找回了多少名被拐失踪儿童,就见证了多少个家庭的悲欢离合。

  这些家庭中,最长的有人苦寻儿子40年,最终在病房里迎来了团圆时刻。也有被拐的孩子,一开始并不想与亲生父母相认。甚至有的孩子与亲生父母相认后,转过头就会把父母微信拉黑。

  “老实讲这些情况我们都遇到过,甚至可以说极少遇到欢欣鼓舞愿意认亲、回归的被拐孩子。”刘彦佑说,作为打击犯罪的办案民警,我们抓到人贩子、找到孩子的一刻其实就完成了任务,但法律之外,难以避开寻子父母常常遭遇的人伦悲痛。

  当阿才(化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另有他人时,并不愿意认亲。他的养父母待他极好,而且养父离世不久,刚刚安葬。他对刘彦佑说:“我爸尸骨未寒,我怎么能去认另一个父亲?”

  但阿才的亲生父母已经找了他整整26年,也痛苦了整整26年。刘彦佑只能多次找阿才的家人做思想工作。了解了阿才的顾虑后,刘彦佑许诺可以再给他一段时间平复心情,然后会亲自陪伴阿才与亲生父母相见。

  差不多隔了一个月,刘彦佑接到了阿才的电话,说他准备好了。刘彦佑与同事从广州出发,一路向西,足足驾驶1000公里来到阿才的故乡。

  “拐卖犯罪不仅毁掉了孩子的未来,更是祸害了两个家庭。”刘彦佑说,亲人的团聚并不是解救的结束,而往往是解救的开始。被拐孩子的心灵,被拐孩子的家庭一样需要被“解救”。

  在对各类拐卖儿童的犯罪进行重拳打击的同时,广州公安也在解救中邀请专业心理专家介入,尽力弥合感情缝隙,刘彦佑也呼吁社会各界及广大有专业知识的热心人士,积极参与解救被拐儿童的公益事业上来,安抚孩子与家属受创心灵,解救这些特殊家庭。

  期盼:“天下无拐”梦正在走近

  随着公安科技化水平的提升,打拐成效越来越显著。近几年来,广州极少发生儿童拐卖案件,现在跟进的案件多数都是旧案积案,新发案件的破案率一直维持在100%,大部分案件都能在24小时之内找回被拐儿童。

  2020年8月4日早上8时,住在广州花都区狮岭镇的祝先生拨打110报警,称其未满2岁的孙子小文自己跑出家门不见了。接到报警后,警方迅速组织排查,中午即锁定了嫌疑人的身份和住址。

  据查,嫌疑人先是把孩子带回了自己的出租屋,换装后又将孩子从另一条路带出来,并坐上长途大巴。一路追查,警方发现嫌疑人藏匿在英德市,最终成功解救孩子。从警方接到报案到成功破案找回孩子,仅过去11个小时。

  当然,打拐并不总是如此顺利、轻松,也时常面临生命危险。

  有一次,刘彦佑带队去云南抓一个人贩子,拐进山区,一路上不时遇到石头滚下来,好几次险些砸到车。车不能走了,一行人冒雨钻进嫌疑人村寨边的密林里埋伏。他们被当地民警告知,脚下这块山体是滑坡泥石流灾害高发区,雨季更是非常危险。脚下泥土已经非常松软,双脚都陷进去了,行走困难,但看到嫌疑人的一刻,他跟同事还是毫不犹豫扑了上去。

  “在那个情况下,如果稍微不小心可能连人一起陷到泥里面,或者被埋到山崖下面。”刘彦佑笑着说,也可能是老天眷顾,知道我们在做好事,才一切顺利回来。

  被拐40年的李某、被拐31年的朱某、被拐15年的申某等陆续被找回……对陈年积案,公安机关也在不断开展清理行动。公安部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破获拐卖儿童案件50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超过2.3万名,解救一大批被拐卖儿童,拐卖儿童犯罪年发案数逐年下降,由2012年的5907起下降至2020年的666起,备受群众关注的盗抢儿童案件年发案数降至20起左右,破案率达95%以上。

  “现在,有了不断更新的打拐DNA系统、团圆行动技术平台,越来越多的被拐儿童与亲生家庭团圆。”刘彦佑说,实现“天下无拐”的愿望越来越近了,我也期待儿童被拐入地相关部门未来能给予更积极的配合。

  2021年12月31日,刘彦佑主持了一年里最后一场认亲会,一个在广州与父亲走失26年的女孩小英与广西的父母相认。

  在刘彦佑的朋友圈里发了这段相认视频:房门打开,小英走了进来,妈妈一把抱住了女儿痛哭,背后头发已经花白的父亲稍显木讷地站着,一个劲抹眼泪。镜头里并未出现刘彦佑的身影。

  “今年最后一对,新年继续努力!”刘彦佑把这句话置顶在了视频上面。(记者毛鑫、王瑞平)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