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习近平法治思想基层模范践行者
本报记者 蔡长春 常煜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福乡,地处祖国西南边境最前沿、守边第一线。
远山之上、密林之中,一个个身影时隐时现,他们是守护在边境线各个值守点的“哨兵”。
世代居住在糯福边境、守边固边的拉祜族汉子彭贵荣,便是其中的一员。
彭贵荣曾任糯福乡党委副书记、武装部部长,现任糯福乡边防和平安法治办二级主任科员、乡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参加工作30年来,他战斗在政法工作战线从未移步,用一腔热血和实际行动守边固边、治边安边、稳边控边、富边兴边、强边睦边。
2005年至2024年担任糯福乡武装部部长期间,彭贵荣把民兵整组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组建了强有力的民兵队伍。
他致力于群防队伍建设,积极动员群众,在糯福边境建设了一支稳定、专兼结合的边境守边固边队伍,随时拉得出、上得去、守得住。
他致力于边境管控难点攻坚,定期结合边境形势分析研判,根据重点地段和重点部位实时动态调整、有效整合力量,按区域类型合理配置管边控边人员,全面压实边境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点时段的常态化巡逻值守,在边境线建成人防物防技防立体化防控体系。
多年来,彭贵荣用脚步丈量边境线千百次,将自己练成“活地图”。
2009年,彭贵荣因意外失去左腿。他没有因此止步,反倒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付出比常人多一倍的努力,建立健全边境联防联控体制机制,构筑了边境的“铜墙铁壁”。
因强边固防成效显著,彭贵荣被授予“云南省政法工作先进个人”“云南省边境联防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边疆稳,人心稳,强边固防的基石才会稳。
针对糯福边境形势复杂、矛盾纠纷突出、治安难点问题较多的实际,彭贵荣于2011年创新探索出边境治安管理“治安中心户长”模式,充分发动边民群众参与治安管理。此后,又以邻里守望、治安片区联动为基础,推动形成以片区为依托、以“治安中心户长”为支点、以片区群众为主要力量的多元化、全方位治理格局。
如此一来,全乡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邻里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夯实了基层平安建设基础,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全民防线更加牢固。
今年以来,彭贵荣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等方式,着力打造“一站式”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糯福乡综治中心建设筹备期间,彭贵荣牵头成立筹备工作专班,带队深入全乡各村寨开展调研摸底,全面梳理辖区平安建设的薄弱环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牵头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了综治中心的功能定位、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
为确保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彭贵荣积极协调乡平安和法治办公室、糯福乡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糯福边境派出所等多个部门,推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并积极参与中心场所的选址、功能区域规划与设施配备工作。
糯福乡综治中心投入运行后,彭贵荣将自己长期积累的矛盾纠纷调解经验融入日常工作中,建立起集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指挥调度、联动处置于一体的实战化运行模式。
他定期研判全乡治安形势、稳定风险、矛盾动态,确保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风险隐患快速发现、精准研判和高效处置;深化群防群治,优化403个网格,组建护组应急队93支,全面推行“同心互助组”等治理模式。
在彭贵荣的努力带动下,糯福乡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化解率达84.7%,各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显著下降,边疆持续安全稳固。
不仅如此,彭贵荣还在贫瘠土地上“辛勤耕耘”,努力把富边实绩“送”到百姓家。
糯福乡地域虽广,但可耕地面积少,且“地无三里平”。长久以来,困扰当地村民的最大难题就是“辛苦一整年没挣几个钱”。年轻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留下的群众更难在生产上有所发展。
彭贵荣把这个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心想找一条适合糯福发展的新路子。
凭借对家乡土地的热爱和坚守,他多次到外州(市)考察学习先进种植技术,一心扑在柠檬地上探索研究,创新柠檬本地化种植管理模式,并无偿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当地群众,实现平均亩产3吨以上,大幅提升了群众收益,夯实了共同富裕根基。
彭贵荣是强边固防的“六边形战士”,他身体力行,忘我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守边就是守国,守国就是守家”的铮铮誓言,与当地群众一道守护好边境安宁,为祖国强边固防事业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