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记者 孙满桃
近期,韩国籍当事人主动选择在上海海事法院申请扣押韩国籍货轮,并向上海海事法院提起诉讼……如今,越来越多的外方当事人主动选择在上海诉讼。
日前,记者在参加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组织的“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上海法院见闻”集中采访活动时了解到,近年来,上海法院全力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强化上海“五个中心”发展能级,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司法环境。
发挥调解独特优势,赋能“一站式”机制建设
自2019年临港新片区设立以来,目前已初步形成“五自由一便利”的制度型开放体系,已形成突破性制度创新案例166个,其中全国首创案例79个。同时,临港新片区还聚焦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民用航空、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着力引进重大产业项目,持续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这些制度创新案例的实现和产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营商环境。“目前海事法院、浦东法院法官常态化入驻办公。我们与上海金融法院合作,在全国率先推出了金融审判的特色案例机制,与浦东新区法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涉外商事一站式争议解决中心,连续发布法治建设合作十项举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处主任科员徐梦飞介绍说。

临港新片区一景。光明网记者 孙满桃摄
以浦东新区法院为例,该法院与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联合成立涉外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已委托调解成功涉外、涉港澳台、涉外商投资企业商事案件74件,化解纠纷标的额1.03亿元。
浦东新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丹介绍,自临港新片区设立以来,浦东法院共受理涉临港新片区商事案件4828件、金融案件5465件、知产案件11226件、破产案件692件,以上共22211件,审结22155件。
上海虹口北外滩多元商事调解中心自2024年成立以来,在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始终以探索多元解纷机制,赋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使命,通过多元化手段推动“调解、仲裁、诉讼、执行”一站式争议解决。
在虹口区法院委托北外滩商调中心进行执前督促的一例案件中,债务人因自有资金无力偿还,需要进行融资以偿还债务。但要进行融资,除需要一揽子解决在另外三个不同法院的三个案外查封外,还必须债权人配合提供章证照等方能完成。由于长期的纠纷诉累,双方均已不再信任彼此。
“北外滩商调中心充分发挥中立第三方的优势作用,协助在调解过程中引入资方,并帮助各方设计交易架构,创设了新的交易,并在该交易中全程参与,提供章证照托管及资金监管服务。”上海市虹口北外滩多元商事调解中心秘书长杨琳介绍说,最终,各方重新建立起信任的桥梁,重新签订了调解协议,现已全部履行完毕。
作为在“世界会客厅”上海北外滩设立的调解机构,消除了跨境当事人的文化隔阂与法律疑虑,使其敢于、乐于在中国、在上海解决纠纷。
构建适配国家战略的现代化涉外商事审判体系
随着扩大开放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倡议广泛实施,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去”,越来越多境外投资者“引进来”,涉外商事领域的司法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早在2011年,上海法院就率先将涉外商事审判的管辖拓展到全市各基层人民法院。2024年12月,上海又在市一中院新设了上海国际商事法庭,集中管辖由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外商事案件。上海还有海事、金融、知识产权三家专门法院,处理各自领域的涉外案件。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海事及海商事审判庭庭长金晓峰介绍,上海法院现已形成一支近300人的专业化涉外审判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审判经验。
此外,上海各法院还设立了一些承载特殊功能的派出法庭和巡回审判站。如服务保障进博会的青浦法院西虹桥法庭,专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创新的浦东法院自贸区法庭,对接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建设的闵行法院新虹桥法庭和黄浦法院“新天地国际商事巡回审判站”、虹口法院“北外滩法律服务港巡回审判站”等。
由此,上海三级法院形成了以“特定管辖法院、专门审判机构、专业审判人员”为特征的专业化涉外审判架构。
近年来,上海法院年均受理涉外商事案件近2000件,并呈上升趋势。平均审理用时6-8个月,审判质量和效率全国领先。
以公正裁判与高效服务,提升涉外管辖吸引力
在跨境交易中,会涉及不同国家的法院对同一纠纷都有管辖权。除了个别专属管辖外,世界各国都允许当事人选择管辖法院。
为了解决跨境诉讼中遇到的送达难、调查难、法律查明难以及语言障碍等问题,近年来上海法院探索推动了一系列涉外审判机制创新,促进司法程序提质增效。
如全面强化数字赋能,上海国际商事法庭电子送达覆盖率100%、在线庭审适用率达78%,法庭配备全程同声传译系统,打破时空和语言阻隔;又如,搭建外国法查明平台和协作机制,高效查明美国、英国、新加坡、希腊、墨西哥、印度、蒙古等国家法律。

上海外滩夜景。光明网记者 孙满桃摄
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庭长何云介绍说,在一起标的额上千万的案件中,一审根据当事人约定,适用英国法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认为准确适用了英国法。
记者了解到,上海国际商事法庭自设立以来已受理案件1600多件;上海海事法院今年以来基于当事人约定管辖而受理的案件同比增长了7.92%。越来越多的涉外案件约定上海法院管辖。
在一起案件中,一家日本公司在新加坡法院起诉一家新加坡公司,新加坡公司没有选择在其本国提起反诉,而是选择了纠纷发生地的上海法院对日本公司提起诉讼;另一起案件中,双方当事人放弃原先到伦敦仲裁的安排,重新约定到上海法院诉讼。
诉讼、仲裁、调解都是国际通行的纠纷解决方式,各有优势和特点。金晓峰表示,上海法院引导涉外纠纷通过适宜的方式解决,并搭建促进不同解纷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机制。
金晓峰介绍,近五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仲裁司法审查案件2600多件,受理申请仲裁保全案件6900多件,平均有效支持率达到96%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