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刺骨寒江中,他托起十五岁女孩的生命
记齐齐哈尔市委政法委见义勇为职工陈亮

本报记者 张冲
嫩江,源起大兴安岭,流经千里,环抱齐齐哈尔,汇入松花江。千百年来,她滋养着这片土地,也见证着这座城市中平凡人的不凡之举。
从1983年因勇救落水儿童而不幸牺牲、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雷锋式检察干部”荣誉称号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民检察院干部沙涛,到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交警刘舰、铁锋区交警队辅警徐鹏和黄磊,再到齐齐哈尔市中级人民法院程立众、甘南县人民检察院朱雷……齐齐哈尔的政法队伍中,见义勇为的精神一直得以传承。
今年10月24日,又一名政法单位的职工——陈亮,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挽救了一名15岁女孩的生命。
危急时刻纵身一跃
10月24日中午,陈亮像往常一样,在单位食堂吃完午饭后,独自前往附近的嫩江公园散步。“最近胖了,走得慢,不想耽误别人。”他说,因此自己没和同事同行。
12时45分左右,一阵哭喊声打破平静:“救命啊……我不想死……”陈亮快步穿过树丛,只见江水中一个身着黑色衣服的人正顺着湍急的江流向下游漂去。
当天最高气温仅3℃,江水刺骨。陈亮来不及犹豫,迅速脱下外衣,将手机塞给身旁的路人,说了句“帮我拿一下”,便纵身跃入江中。
事后,他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忆,江边石块嶙峋,一步之外便是深水区。落水者离岸约30米,身穿羽绒服,暂时浮在水面。见有人靠近,女孩情绪激动,伸手紧紧抱住他,两人瞬间失去平衡,接连呛水。
陈亮奋力拽住她往岸边游,几次触到石块又滑入深水。最终,两名路过的行人找来一根一米多长的塑料管递给陈亮,与岸边的人群合力将两人拉上了岸。
“我爸会游泳吗?”
“太冷了,水呛进肺里,想吐却吐不出来。”陈亮的手指冻得僵硬,他请人帮忙打电话给同事马守森,“下午去不了单位了。”
“你们同事跳江救人了,快过来!”齐齐哈尔市委政法委综治督导科的马守森接到电话后,立即向科长张德欣汇报,并带上几名同事赶往江边。
不到10分钟,同事们赶到现场,只见陈亮在周围群众的帮助下已经穿好衣服,瘫坐在地上无法移动,并出现了短暂晕厥。
陈亮再次醒来时,他已经在医院的高压氧舱里吸氧,身上贴满加热用的“暖宝宝”贴。对于自己被救护车送医的过程,他完全不记得。
陈亮的妻子袁英洁告诉记者,她是接到马守森的电话后赶到医院的,到达医院后,她看到爱人身上还有残留的沙土,一些“暖宝宝”贴将爱人的皮肤烫红,他却完全没有知觉。
“那孩子咋样,没事儿吧?”这是陈亮清醒后问的第一句话,得知获救者并无大碍,他才放下心来。
陈亮的女儿15岁,与获救者年龄相仿。听说爸爸救人后,女儿既担心又惊讶:“我爸会游泳吗?”
原来,陈亮上一次游泳还是30多年前上小学时。“当时太急了,来不及多想。现在想想,是有点‘虎’。”他憨笑着安慰受惊的妻子。
用行动诠释“担当”
仅休息了一个周末,10月27日,陈亮就回到工作岗位,尽管自己的双脚被石块划伤,走路蹒跚。“当时没感觉,现在疼得厉害,但不耽误上班。”他笑着对记者说。
45岁的陈亮是齐齐哈尔市委政法委护路办专职护路员。
“他被机关列为培养对象,2024年成为正式党员。”综治督导科科长张德欣告诉记者,“陈亮平时表现就很好,乐于助人,他能做出这样的事,我们一点也不意外。”
陈亮介绍,他的工作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沿线治安稳定,日常负责联防排查、综合治理等。
“《反思一起穿越铁路引发的事故》《共筑平安铁路,守护美好出行》《齐齐哈尔开展护路集中宣传活动》……”记者点开陈亮的朋友圈,看见里面满是护路宣传视频和文章。
10月29日,记者随陈亮重回江边。伸手入水,手很快被冻得麻木;冷风一吹,更是刺骨。
“你当时全身湿透,从江水中爬上来是什么感觉?”记者问。
“没感觉,也可以说是没知觉了。”陈亮平静地说。
江边的钓鱼人说,再过半个月,这片江水就将结冰封冻;12月中旬,人可以在江面上行走了。
春开江,冬封冻,岁月流转,而这座城市的勇气与热血,却从未冻结。陈亮不是第一个在这片土地上挺身而出的人,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