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尊敬的客户,您已成功订购某某某演唱会门票,请在15分钟内支付票款,超时订单将自动关闭”——据10月20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前段时间,多位市民收到这样一条来自1068号段开头的短信。不少急于抢购热门演唱会、体育赛事门票的市民未加核实,便按照提示向指定账户转账付款,直至被拦在场馆门外,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媒体曝光的1068号段涉诈案件,不仅揭露了诈骗分子利用正规号段实施诈骗的恶劣手段,更凸显了通信资源管理存在的漏洞以及全链条追责的迫切性——涉案的1068号段资源最初由正规公司向工信部申请获取,可该公司获得资源后并未自行运营,而是通过层层转租、转借,最终该号段落入不具备合法使用权限的河北某网络科技公司手中。在这一过程中,每一家参与转租的公司都清楚知晓“禁止转租转售码号或短信发送权限”的规定,却无一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本应受到严格管控的通信资源,却沦为诈骗分子的“作案外衣”,问题就出在集体性失职上,而这起案件审理的最大亮点恰恰在于实现了全链条追责。杭州互联网法院以公益诉讼形式推进此案,将电信业务链条上的运营、转租主体全部纳入责任范围,法院当庭判令六被告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公益损害赔偿金共计50万元,不仅让违法者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也为社会公众讨回了公道。全链条追责模式犹如一张严密大网,让每个违法违规主体都无处可逃。它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在电信网络诈骗面前,任何环节的失守都难逃法律的严惩。
从长远看,这起案件的意义不仅在于惩处了违法者,更在于筑牢了通信安全防线。当前,已有部分市民不再相信1068号段的权威性,收到相关短信时会对其真实性存疑,可见,号段转租行为或将损害正规通信号段的公信力。而全链条追责可倒逼电信业务经营者切实落实防控义务,将防范诈骗信息传播作为法定责任,而非可有可无的“可选动作”。
1068号段诈骗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看到了司法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方面的决心与智慧。眼下,全链条追责模式为守护通信安全防线提供了宝贵借鉴,未来相关方面仍须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不断创新治理方式,让电信网络诈骗无处遁形。(王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