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六届“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国际论坛举行
首页> 法治频道> 原创策划 > 正文

第六届“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国际论坛举行

来源:光明网2025-10-10 13:11

  光明网记者 孙满桃

  近日,第六届“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国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行。论坛中,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波兰、丹麦、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八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的法治建设与全球治理、智能社会的知识产权与数据制度、网络平台的智慧治理与数字劳动、数字文明的未来法治与制度形态等主题进行了发言和研讨,共议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本届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的主题论坛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京东集团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等承办。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发表致辞。林尚立表示,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全球专家聚焦“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等主题展开前沿探讨。希望与会学者聚焦治理需求,以法治之策解决实践问题,紧跟数字技术发展进程,推动研究从“书本之法”走向“治理之策”。他希望,深化交流合作,推动数字文明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携手迈向普惠共赢的数字文明新图景。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洪祥在致辞中表示,法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必须积极回应数字时代需求,为数字经济发展筑牢法治基石。王洪祥指出,要完善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立法,构建科学完备、统一权威的法律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推动法学与数字科技交叉融合,夯实数字法治的治理基础;加强实践应用,以数字科技赋能法治建设,促进法治与科技良性互动。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姜伟发表致辞。姜伟表示,人工智能治理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紧迫议题。他说,人工智能技术兼具巨大发展潜力与全球性风险,其风险具有隐蔽性、跨域性和长期性特征,单一国家难以独立应对,必须依靠国际合作协同治理。姜伟表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合作,先后参与或发起了多项国际倡议宣言,并持续通过对话合作构建一个公平、包容、有效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秩序,让技术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人类。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轶发表致辞。他回顾了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的设立历程与发展成就。作为中国法学院校中首个回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研究机构,人大未来法治研究院自创立之初就确立了“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使命担当。王轶表示,人大未来法治研究院在研讨中深刻认识到,生产力的提升、生产工具的改善、生产要素的丰富推动文明形态的转型,而文明转型必然带来法治的变迁。

  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何志鹏致辞表示,应正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应用上的差距,防止数字鸿沟加剧财富、科技、能力鸿沟,确保技术始终服务于人类共同福祉;以法治道路应对挑战,开辟普惠共赢的数字法治新路径,推动全球法学界共研数字时代治理规则、共商法治建设标准,在应对科技挑战中为未来法治找准方向。

  京东集团副总裁胡焕刚在致辞中表示,京东集团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积极参与互联网法治进程,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与社会共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本届“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国际论坛还发布了《中国自主数字法学知识体系原创性理论与标识性概念》以及12卷《人大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研究系列成果》,展示了《隐私与数据的法律研究》《数字财产权利的法律构造》《数字时代的权利理论》《人工智能的法律研究》《人工智能的伦理和治理》《平台责任:网络平台的治理机制研究》《数字时代在线解纷机制:理论重塑与实践创新》《计算法学方法初阶》等人大未来法治研究丛书及《个人信息保护法教程》等数字法学教材,呈现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领域的阶段性成果。

[ 责编:刁慈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

  • 节后生产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