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黄梅天开窗致“三恒”房间发霉,租客当赔
首页> 法治频道> 案件快递 > 正文

黄梅天开窗致“三恒”房间发霉,租客当赔

来源:法治日报2025-09-28 09:37

  本报记者 罗莎莎

  本报通讯员 李琴 吴亦为

  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江苏省苏州市的王先生想在学校附近租赁房屋,并在中介的介绍下看中了一套配恒温、恒湿、恒氧“三恒”系统的科技住宅。虽然相较于其他同地段房屋,这套科技住宅租金比较高,但考虑到居住的舒适性、距离学校较近等原因,王先生以每月4800元租金与房东李小姐签订了为期半年的租赁合同。

  转眼到了学期末尾,租期已经过去5个月。正值黄梅天,王先生带着孩子外出,没有关闭客厅窗户。2024年7月初,王先生一家回到房屋,发现多个房间墙面出现大面积霉变,遂与李小姐进行沟通。李小姐提示王先生关窗:“客厅窗户怎么能不关呢,就是因为开了窗才发霉的。”王先生却反问李小姐:“房间发霉,不开窗怎么行?”

  沟通无果后,李小姐带着小区物业服务人员、中介以及房屋修理人员到现场查看,发现全屋墙纸墙壁发霉、吊顶多处有水迹,原因为未关窗户导致湿气侵入、水珠长时间附着在“三恒”系统墙壁所致,预估维修需耗时1个月。双方对修缮问题无法协商一致,同年7月5日,王先生搬离房屋。

  李小姐诉至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要求确认合同解除,并要求王先生赔偿损失及维修费用1.3万元。王先生则提出反诉,要求确认合同解除的同时,李小姐退还剩余租金、押金并支付违约金。

  案件审理过程中,经法官实地勘查,发现案涉房屋楼栋墙面贴有《科技系统使用注意事项》,载明“夏季制冷期间不要开窗通风,以防高温高湿空气进入户内,造成墙面结露发霉”。承租房屋室内窗户上贴有“房间采用科技系统,请不要开窗,以免造成房间墙体结露”的注意事项。聊天记录显示,房屋出租时,中介人员明确告知房屋系科技住宅,不能长时间开窗。

  法院经审理认为,房屋租赁实际使用的5个月期间,房屋并无任何霉渍,李小姐已尽交付符合正常安全使用条件房屋的义务。同时,根据房屋楼栋墙面、室内窗户相关提示以及中介人员的聊天记录,李小姐也合理告知了房屋使用注意事项。但王先生在梅雨季开窗,存在明显使用不当,应承担维修责任,其拒绝履行维修义务,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考虑到双方均有意向解除合同,且王先生于2024年7月5日实际搬离,法院依法确认租赁合同于7月5日解除。合同解除后,李小姐应退还合同未履行期间对应租金、押金,王先生需赔偿房屋维修费用及房屋维修期间的空置损失。李小姐明确表示无再出租打算,结合房屋实际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法院依法判决双方租赁合同解除、王先生赔偿李小姐1.1万余元,李小姐退还押金及剩余房租。双方均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特殊类型房屋需严格遵守使用规范

  随着生活品质的升级,科技住宅的智能化不断提升,对一些生活习惯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如本案中,王先生租住的房屋是具有恒温、恒湿、恒氧“三恒”系统的科技住宅,相较于普通住宅在使用时就有了很多注意事项。王先生与李小姐因案涉房屋墙纸霉渍等维修责任发生争议,而违约责任如何确定,还需要结合房屋的特殊性。

  因王先生确认在2024年6月24日至30日期间全家外出且未关闭客厅阳台的窗户,当时为梅雨季,频有暴雨。开窗行为构成不当使用和不当保管房屋,以致案涉房屋客厅、卧室、吊顶等多处出现霉渍等现象,二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且王先生抗辩霉渍原因不确定,需经过鉴定确认,但未提交鉴定申请,应当自行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案涉房屋含恒温恒湿的新风系统,相应租金高于市场上其他普通住宅,王先生作为承租方对案涉房屋的科技系统及相应的合理使用及注意事项应属明知,其抗辩该科技系统不具有普及性,对相应注意事项无法知晓的意见,缺乏依据,法院不予采纳。

  综上,法院认为,王先生未尽到合理使用案涉房屋的义务,致房屋墙体发霉,应当承担维修责任,但其拒不承担维修责任,构成违约。而李小姐在收到维修通知后,立即协同房修、物业等人前往查看并提出相应协助维修方案,尽到了配合维修的义务,王先生主张李小姐未履行维修义务构成违约的意见,缺乏依据,法院不予采纳。

  承办法官王耀华表示,对于科技住宅、地暖房等特殊类型房屋,特别是在梅雨季节等特殊气候条件下,需要特别注意防潮措施,并严格遵守使用规范。相较于普通房屋,租赁此类房屋时,出租人与承租人应尽到更高注意义务。出租人应通过书面合同、口头告知、张贴提示等多种方式,全面履行告知义务,确保承租人充分知晓房屋使用注意事项;承租人应当按照操作说明使用房屋设施,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设备损坏或房屋受损。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进入建成通车倒计时

  • 202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