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护“未”21年 他们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首页> 法治频道> 滚动大图 > 正文

护“未”21年 他们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09-24 15:13

  中新网重庆9月24日电 题:护“未”21年 他们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作者 张旭

  在他们的帮助下,涉罪未成年人悬崖勒马、回归社会,有失足少年成为小龙虾养殖大户,有街头小子成为救火英雄,也有罪错少年回归校园考上大学。

  他们,是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近年来,他们主要从事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工作。

  图为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与小朋友们互动。刘力摄

  近日,中宣部授予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德法相伴、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典范”,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

  “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梅玫说,案子背后,更关乎孩子们的人生。

  2004年,一起未成年涉罪案件引起了梅玫的关注。15岁少年小刚(化名),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抢劫多人多次,涉案金额600余元,一次抢劫的最小金额不足1元。

  案件审理当天,小刚站在被告人席上用颤抖的声音说道:“当我父母离开,没人管我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当我被人欺负,无处求助的时候,你们又在哪里?现在我犯罪了,你们全都来了,来审判我!”

  那一刻,整个法庭陷入短暂的沉默。在梅玫看来,这更像是对未成年保护的质问和呼唤。

  梅玫说,小刚几乎都是用语言威胁对方交出钱来,而他自己也曾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一诉了之”或“一放了之”都无法解决未成年犯罪的根本问题。

  自此,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的发端——重庆市首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由此诞生。

  据介绍,“莎姐”取名源自“莎草”,该草生于贫瘠之地,其根茎入药,可愈疾疗伤。可以说,这个取名饱含着对孩子们的美好期许。

  起初,该团队只有7人。他们在办案的间隙,搭建起一间可以倾诉心事的“谈心室”,一条随时守候的“热线”,一个传递心声的“信箱”,逐渐成为“比老师更懂法律,比父母更愿倾听”的存在。

  21年春秋流转,当初那株破冰而生的“莎草”,已逐渐蔓延成守护少年的广袤绿茵。

  2012年,45个青少年维权岗点亮重庆三级检察院;2015年,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委政法委等8部门共同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志愿活动蓬勃开展,上千名志愿者将法治的种子撒向四方;2023年,“莎姐守未”专项行动全面铺开,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司法、网络“六大保护”力量共同织就护“未”天网……

  护“未”的队伍不断壮大,如今,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已有500余人,更有1600余位志愿者、40余个专业社工组织和100多位心理咨询师并肩同行。

  其中,梅玫、龚珊、唐焕然、吴波、李非白、孙文静、王莉7人是杰出代表。他们中多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

  动人的故事亦不断上演。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孙文静的影响下,曾混迹街头的小渝(化名)骑着摩托车在2022年重庆山火中运送物资,变身“救火英雄”;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李非白持续7年的守护下,因车祸成为孤儿的三姊妹有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底气。

  图为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正在工作。重庆市检察院供图

  依托未成年人保护的广阔平台,重庆检察机关编织了一张集犯罪惩治、帮教矫治、权益维护和犯罪预防于一体的严密守护网,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从一个品牌到一个制度体系,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的精彩历程,展现了重庆检察人司法为民的责任担当、呵护孩子的人文情怀、创新履职的专业精神和追求极致的进取精神。”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完)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 中欧班列“枢纽经济”展新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