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22日,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办。图为会议现场。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 本报记者 吴琼
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已然不可阻挡。随着全球南方卓然壮大,全球人权治理孕育新机。当地时间8月22日,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在“非洲屋脊”上的千年古国——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来自中国和非洲44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围绕“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携手实现发展权”展开热烈讨论,达成并发布《中非发展权亚的斯亚贝巴共识》。
埃塞俄比亚政策研究所所长费卡杜·采加等与会嘉宾指出,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政策对话,更是塑造人权治理的未来、加强中非合作的里程碑式事件。与会嘉宾和国际舆论共同期待,中非携手同行,为中非人权事业的共同发展贡献智慧力量,也相信中非高水平人权合作必将为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注入更多智慧与方案。
中非合作提升人权保障水平
当前,中非关系进入共筑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新阶段。去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对人权交流合作事项作出前瞻性部署,为中非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提供了明确遵循。此次举行中非人权研讨会,以“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携手实现发展权”作为首届会议主题,可谓正逢其时。
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王文列举的一组数据引起与会人员广泛关注与讨论:中国稳居非洲最大贸易伙伴16年,与34个非洲国家签署投资保护协定,与14国建立经济合作工作组。10多年来,中国企业累计在非签订工程承包合同额超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4000亿美元,建设10万公里公路与逾1万公里铁路。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企业援建多座大型数据中心,5G技术广泛应用于非洲智慧城市;绿色能源方面,合作光伏装机超1.5吉瓦,惠及百万家庭;航空航天方面,为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发射气象或通信卫星,为非洲国家提供空间技术以及人才培养……
就此,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中国在发展促人权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助力非洲国家摆脱贫困、迈向温饱与小康的征程中,具有重要价值,中非合作将显著提升非洲人权保障水平。
塞舌尔人权委员会主席雷诺·贝尔纳丹说:“我要特别感谢中国在人权保护领域所作出的持续努力,这不仅惠及中国自身,也为非洲大陆各国带来积极影响。”他在发言中重点强调了数字时代人权保护机制的机遇与挑战,并期待中非加强在人权领域的合作。
索马里联邦政府家庭与人权发展部国务部长穆罕默德·奥斯曼·奥马尔在题为《中非减贫合作与人权保护:来自索马里的视角》的发言中说:“过去四十年来,中国成功使数亿人口摆脱贫困,这一成就史无前例。这一历程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自身,也使其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和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包括索马里在内的许多非洲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因为我们也面临类似的发展挑战。”
奥马尔还从基础设施的重建、人道主义援助与灾害管理、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等多个方面例证,中非合作显著提升索马里乃至非洲的人权保障水平。“中国与索马里的合作,置于更广泛的中非合作框架之下……通过支持索马里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等,中国正在直接增强索马里减少贫困、保障公民人权的能力。”
中非携手绘就发展权新篇章
值得关注的是,在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这一为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人权领域交流合作而创办的机制性对话平台上,与会嘉宾就发展权的保障和实现达成《中非发展权亚的斯亚贝巴共识》。共识不但指出,发展是解决一切人权问题的关键,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还指出中非合作是促进双方发展权实现的有效途径。
此外,在本次研讨会的三个平行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就“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下的减贫合作与人权保障”“数字时代可持续发展与人权保障”“国际团结合作与发展权实现”展开热烈讨论,充分展现中非对发展权的共同追求。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贾斯图斯·图西蒂·旺吉鲁说:“发展权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诉求。”
赞比亚赞中友好协会秘书长弗雷德里克·穆特萨在谈及捍卫中非合作发展权实现效益时指出:“中国与非洲共享历史经验和价值观,这使我们自然而然成为建设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合作伙伴。中非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不仅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也切实促进发展权的实现。”
南苏丹智库战略与政策研究所执行主任梅尔哈·路特·比尔说:“非洲与中国一样,经历过因外部势力干预导致的发展滞后。当中国谈及发展权时,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坚定支持中国,共同为争取发展权而努力。”
“当发展权从抽象概念变为了赞比亚的智慧村庄、变为了照亮埃塞俄比亚咖啡农作坊的光伏板、变为了首位尼日利亚女火车司机,中非人权合作的初心已在其中熠熠生辉。”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在研讨会上的这段话引发与会嘉宾广泛共鸣。
中非深化人权合作大有可为
与会嘉宾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理念相通、诉求相近,中非深化人权合作大有可为。
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陈海在研讨会上就中非深化人权合作建议,双方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金砖国家等平台加强团结协作,持续用好中非合作论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平台,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领域合作,进一步通过高层互访、人权对话、智库交流、民间往来等多种方式,分享在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经验做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进各自的人权发展,为全球人权事业贡献更多“中非方案”。
还有与会嘉宾指出,中非合作将推动全球人权治理范式重构。费卡杜·采加在研讨会上说:“秉承万隆精神,同时顺应非盟《2063年议程》的愿景,践行南南合作的原则,中国和非洲完全能够在人权治理上开辟新的范式。让我们共同思考,携手行动——为了发展权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人人共享的未来而努力。”
与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南非研究中心秘书长赵雅婷指出,中非合作以发展权为中心,创新南南合作模式,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
中国有句古语:“孤木难支。”非洲谚语也说:“一根木头无法建起房屋。”与会嘉宾相信,中非携手并肩,将绘就发展权新篇章,双方高水平人权合作必将为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注入中非智慧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