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记者 范天娇
“办理复杂刑事案件,尤其是大案要案,往往面临多重挑战,需要法官兼具专业能力与责任担当,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攻坚克难……”今年2月,在国家法官学院举行的“如何做好一名好法官”主题论坛上,全国模范法官、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汪蕾受邀作主旨发言,分享自己的审判经验和体悟。
这些经验是汪蕾扎根刑事审判一线14年,从2000多起案件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在庄严的法庭上,她执法律利剑,依法惩治犯罪,办理了多起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在法庭外,她以拳拳之心,努力修复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做好矛盾纠纷的定分止争。
勇挑重担
合肥中院刑一庭主要负责审判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一审刑事案件以及二审刑事案件等,其中不乏疑难案件、热点案件,不仅办理起来难度大,还时刻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监督。
“遇到这类案件,办案法官往往要顶着巨大压力,汪蕾总是会靠前站,主动挑担子。”让合肥中院刑一庭审判员汤中杰佩服的是,无论案情多么盘根错节,汪蕾总是能梳理出清晰的审理思路。
在办理一起社会关注的利用职务犯罪二审案件时,汪蕾仔细审查证据后发现,该案存在疑点,特别是关键证人证言有违常理,认定被告人犯罪事实不清。“拿掉”罪名,势必会引起受害人的不满,甚至引来无端猜测和质疑,但汪蕾顶住压力,忠于事实、法律和证据,对该案进行依法宣判。
“在刑事审判实践中,必须以证据裁判为纲,准确认定案件事实,这不仅是法律原则的刚性要求,更是实现司法公正的生命线。”汪蕾坚定地说。
某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董某某受贿案、某市政协原主席汪某某受贿案等,都是汪蕾主办的大案要案。她把每一次挑战都作为学习机会,在实战中淬炼自己的专业能力。
“把一个案件吃透了,以后遇到同类型的案件就顺手了,就像‘闯关升级’一样,让人很有成就感。”汪蕾说。
定分止争
在初入刑事审判战线时,汪蕾受理了一起故意伤害二审刑事案件,发现被告人练过拳击,在被害人酒后挑衅时,打了被害人一拳,致被害人倒地,后脑勺撞到水泥台阶,成为植物人。
“这一拳击溃了两个家庭,令人特别惋惜。”汪蕾认为不能就案办案,遂花费大量时间开展调解工作,为被害人争取到10万元医疗费。被告人获得了被害人家属谅解,又有法定自首情节,二审获得了减刑。
正当汪蕾为案件得到更妥善的处理感到欣慰时,被害人家属却反悔了,对她大加指责。但汪蕾咽下委屈,耐心地对被害人家属释法说理。半个月后,被害人家属找到她,为自己的情绪化行为真诚地向她道歉。
“这次经历是我审判生涯中宝贵的一课,我深刻认识到群众来法院不是‘走程序’的,‘司法为民’是要真正给群众解决问题。”汪蕾说。
汪蕾关注案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矛盾的化解、判决后的效果以及犯罪行为所破坏社会关系的修复。对于被害人及其亲友,认真听取诉求,了解他们的真实意愿。对于被告人及其亲友,敦促他们真诚赔礼道歉、积极赔偿损失、争取得到谅解,同时还注重借助多元调解力量,寻找案结事了的平衡点。
“案件办理中的释法说理也是定分止争的重要方式。”汪蕾会反复推敲裁判文书的每个字句,逐一回应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的辩解、辩护意见,让裁判文书论证充分、逻辑严谨。
干字当头
对于汪蕾的“拼”,同是女法官的合肥中院刑一庭审判员高晓云有时会心疼。
“记得汪蕾主审袁某某等31人重大涉黑案件时,她正好在怀孕期间,脚肿得都穿不下鞋,庭审从早开到晚有十多个小时,一连开了一个多星期,她就在审判席后放个凳子垫脚,硬撑着开完。”高晓云说。
完成庭审后,汪蕾撰写判决书600多页、审理报告800多页。2020年11月,在汪蕾和同事的努力下,这起案件高效顺利审结。部分被告人上诉后,被二审法院驳回,维持原判。
汪蕾认为,案件审结并不是工作的终点,要将自己办案的经验总结提炼,教给年轻的法官和法官助理,让他们少走弯路。
在汪蕾的带领下,合肥中院刑一庭被评为全省法院系统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因工作能力突出,她获评全国模范法官、全国扫黑除恶先进个人、全省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