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国模范法官徐建斌:像大山一样担起人民的重托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人物 > 正文

全国模范法官徐建斌:像大山一样担起人民的重托

来源: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25-08-04 10:16

  彩云之南,滇池之畔,“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这一方美丽和谐离不开司法的倾情守护。

  全国模范法官、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徐建斌是一个怎样的人?带着好奇和崇敬,我们如约见到了他。他的个头略高,国字脸上带着一丝谦虚笑容,有着玉树临风的儒雅和从容,宽宽的肩膀给人踏踏实实的感觉。他的办公室里绿植清新,桌面一尘不染。

  那些厚厚的大部头案卷在哪里呢?打开椅子后的柜门,卷宗一摞一摞整齐排列其中,他说:“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阅卷后及时将卷宗收整入柜,履行好保密职责。”

全国模范法官徐建斌:像大山一样担起人民的重托

  蜕变:从理科生到“专案专业户” 徐建斌高中时期读的是理科,班主任说他思维敏捷、理性严谨,很适合学法律,他逐渐萌生了学习法律的念头,于1996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走出云南,他才发现边疆的教育水平和其他省份存在着巨大鸿沟,这也激发了徐建斌迎难而上,加倍刻苦学习的斗志。歌乐山下的林荫小路、山城飘香的火锅丝毫没有减少他刻苦学习的劲头。既然选择就要坚持学好!就这样,徐建斌从一名理科生转变为一名思维严谨的法学生。

  毕业后,徐建斌顺利进入昆明中院刑事审判庭工作。刑庭工作苦、累、风险高,但他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初心,十余年在业务工作一线摸爬滚打,从最基础的书记员工作做起,文书送达、开庭排期、记录庭审……从“家门”“校门”“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成长为一名刑事法官。踏进刑事审判的“练武场”,办大案要案,让他有亮剑惩奸除恶的自豪,更有激浊扬清的畅快。面对威胁,他从不退缩。他说:“如果你害怕了,那就不是刑事法官。”

  非慎言无以明志,非慎行无以致远。徐建斌说师傅常提醒他们“办案子胆子不要太大”。为什么胆子不要太大呢?师傅说:“刑事案件有严格的证据标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刑事法官,需要主动学习,需要有悟性,更需要勤奋和努力。”

  徐建斌办理案件深思熟虑,如同工匠雕琢艺术品般精细入微‌。

  他曾办理过一起雇凶杀人案,主谋是一名女性,在第一次开庭审理时,她指着男被告人,斩钉截铁地说:“他是主谋!是他拿钥匙打开了门,是他亲手杀害了被害人!”

  “是你谋划后找我的,你把时间选好,把钥匙给了我,我按照你的计划做的!你是贪图他的钱财!”男被告人矢口否认。

  男被告人坚称“我是受指使作案,我曾悄悄录制过一段双方谋划的录音”。谁是真正的主犯呢?准确认定主犯和从犯,才能确保罪刑均衡,罚当其罪。徐建斌提出,要对录音做司法鉴定。人命关天,合议庭再次开庭核实证据,确保证据链完整真实,最终证实女被告人是主谋,让罪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时,回想师傅的话,徐建斌终于理解了师傅的教诲:始终坚持严格落实证据裁判原则,不轻易对案件事实作出认定。“面对刑事案件,我常常反复问自己,案件还有没有疑点,只有把每一个疑点排除,才能把案子办成铁案,还当事人一个公道。”徐建斌说。

  徐建斌办理的专案数量多、难度大。昆明中院刑一庭负责人说:“徐庭长率先垂范,将‘骨头案'‘棘手案'留给自己,审结了大量在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的疑难复杂案件,同事都称他为‘专案专业户'。”

全国模范法官徐建斌:像大山一样担起人民的重托

  徐建斌在2022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颁奖现场 陈磊 摄

  淬炼:不用休息的“工作狂” 徐建斌心细如发,常常叮嘱书记员要仔细核对案件文书、交接提押票……在他眼里,这些都是马虎不得的大事。他对待案件一丝不苟,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

  即使是简单案件,徐建斌也坚持阅卷,同事遇到疑难问题第一时间就想到他。他法律功底深厚,总能准确找到办案突破口。他不惧案情复杂,不怕涉案人数众多,耐心听取辩护意见,对案件准确定性。

  从事刑事审判工作二十余年,徐建斌承办案件970件,其中重大案件30余件。“庭长不用睡觉吗?”昆明中院刑一庭法官有时很疑惑,每次加班总会在办公室遇到徐建斌,工作八小时外常常能接到他的电话或信息。

  “我是一个没趣的人。”徐建斌常常自嘲。日常生活里,单位和家庭两点一线,“他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一刻不曾停歇。他办公室的柜子里整齐叠放着小被子,有时候加班晚了就在办公室里的沙发上小憩。

  2020年,徐建斌办理了一个涉黑案件,涉及被告人66名140个犯罪事实。由于案发时间久远,特别疑难复杂。即便是春节假期,他也在办公室阅卷、审查证据,想尽快阅完700多个卷宗。他到看守所时穿着防护服,提讯被告人近4个小时,汗珠滴在了手中的案卷上。经过5次庭前会议,开庭3天,终于作出100余页7.5万字的判决书。“为了心中的法治信仰和人民的福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徐建斌认为。

  因长期超负荷工作,高大结实的徐建斌常常掏出小药盒吃药。2025年1月,徐建斌因病手术后,医生要求他居家休养一个月,但他哪里闲得住!法官助理每天都会接到徐庭长打来的二三十通电话,叮嘱办案节点需要注意的事项,研究遇到的问题。“庭长只是在家里办公。”同事们说。

  刑事法官手握“生杀予夺权力”,时刻面临着权与法、情与法的考验,徐建斌坚持守住用权“方向盘”,二十多年来,没有收到任何廉洁方面的投诉或举报。

  “你眼中的好法官是什么样子?”有人问过他。

  “关心群众的感受,善于换位思考;精通专业,能处理复杂局面,找到务实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坦言。徐建斌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将法理、情理完美融合,工作成绩斐然,被记“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获评“全国优秀法官”“2022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等荣誉。

  匠心:办理案件如烹盛宴工作之余,徐建斌喜欢逛超市、看电影,也会为家人做上一桌美味佳肴。既当医生又当教授的妻子,很支持他的工作,“为什么办一个案件需要几个月?”“医生有病人必须马上给治啊!”徐建斌解释,法官判案关系着当事人的自由和生命,医生不立即治病也要命呢。法官要考虑所有问题,是否还有关键问题不清楚,是否还需要进一步查证,每一步都严谨无误才能确保案件办理公平公正。而医生只要有1%的可能都会全力以赴,二者虽然方法不同,对生命守护的初心却是一样的。

  “法官办案如烹饪美食。”徐建斌眼角透出一股调皮劲儿,“要有精准的火候才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啊。”法官也一样,精通法律,掌握立法精神,运用娴熟的审判技巧,才能作出真善美的判决。做好庭前准备如同备菜,把准节奏与把握火候一样,根据不同的案情适用不同的解决办法,如同炒蔬菜要大火快炒,煲汤需小火慢炖。通过做透释法析理,才能胜败皆服,让判决变成一篇权利宣言书、庭审成为生动的法治宣讲课。正是这种工匠精神,他曾经带领团队,办过一起标的为2亿元的案件,辗转多地,历经千难万险,为1300余人追回了经济损失,让当事人的“钱袋子”又鼓了起来、生活又恢复了平安和谐。

  图片在“12·4”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徐建斌到昆明市第一中学指导青少年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及宪法宣传活动

  探索:治罪到治理的延伸拓展无情未必真豪杰。徐建斌最难忘怀的莫过于他承办的第一起故意杀人案件。堂兄弟两家是近邻,却因房檐滴水引发口角,堂弟打伤堂兄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就在堂弟刑满释放之际,堂弟一家欢天喜地庆祝团圆。堂兄一家却难以释怀,父子共同将堂弟杀死。从证据上看,案件事实十分清楚,可徐建斌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他提前制定了详实的庭审方案。庭审当天,果然不出徐建斌所料,来了四五十位当事人家属,谩骂声、哭泣声不绝于耳,家属情绪极不稳定。徐建斌同事做起了家属的思想工作,待到家属情绪稳定后才开庭。法槌落下了,徐建斌的心却始终放不下。他开始思考,如何让悲剧不再发生?

  徐建斌在一次阅核案件时发现,当事人一方中的丈夫多年来对妻子实施家暴被依法判处刑罚后,发誓要在刑满释放后找妻子算账。徐建斌与同事们研究后发出司法建议,与相关职能部门彻底化解了纠纷,有效预防了悲剧的再次发生。他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秉持“审理一案、治理一片”司法理念,组织群众观摩庭审典型案件,积极开展预防家事案件引发刑事案件的研究。他参与制定《昆明市监委、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昆明市检察院、昆明市公安局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工作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刑事案件办理工作衔接机制。他说:“法官要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既做专业的法律人,又做群众的贴心人,才能实现‘抓前端、治未病’的良好效果。”

  徐建斌秉持法治初心,长期耕耘于司法实践,炉火纯青地将深厚的法律知识转化成审判智慧,他把审判工作做成了融合法理、情理的高雅艺术。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阳光下,眼前的徐建斌沉稳大气、从容自信,像大山一样踏实可靠,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

  作者:刘霞 唐燕

  摄影:詹辉 陈磊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包惠段启动联调联试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亮相好莱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