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平台对自媒体发布官方通报应及时预警核实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平台对自媒体发布官方通报应及时预警核实

来源:法治日报2025-08-01 10:05

  10天内连发3起伪造警情通报事件专家建议

  平台对自媒体发布官方通报应及时预警核实

  7月26日,一则关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的消息在网络传播。次日,一份蓝底白字的伪造“警情通报”迅速蔓延,称释永信“携带情人、子女等34人潜逃美国被有关部门拦截”,描述其有31位情人、174个非婚生子女。面对网友求证,开封警方迅速回应:“通报是假的,请不要再传播,目前正在开展工作。”

  这并非个例。《法治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近10日内,至少已发生三起伪造、传播虚假警情通报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恐慌。

  7月20日,云南昆明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次日,一份伪造的警情通报在网络疯传,声称事件为“驾车撞人的重大恶性案件”,造成“131人死亡,337人受伤”,瞬间引发公众强烈不安。昆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随后发布真实通报澄清:事故实际造成2人死亡,4人轻伤,5人轻微伤。传播该虚假通报的白某某、陈某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7月22日,针对浙江杭州余杭区部分区域自来水出现异味,官方已查明异味源自特定气候下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水质安全。然而,就在官方信息发布后,一份虚假的“警情通报”却在网上流传,谎称“主城区13处水路接驳下水粪水排污管网”。经查,网民邵某豪为博取关注,故意编造并传播此谣言,目前已被属地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这些伪造的警情通报从何而来?记者调查发现,其制作门槛极低。利用常见的PS等修图软件即可仿制警情通报的样式,AI工具甚至能根据指令直接生成通报内容,部分应用软件还提供现成的官方通报模板。

  受访专家指出,伪造、传播虚假警情通报严重触犯法律红线。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说,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刑法中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即使未达到犯罪程度,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编造、传播此类虚假警情也将面临行政处罚。此外,网络安全法规定此类虚假信息属于违法信息,发布账号应受到相应处理。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宏臣律师进一步指出,伪造警情通报危害巨大。它不仅严重扰乱网络信息秩序,更因其披着官方通报的外衣而具有极强的迷惑性,极易使公众难辨真伪,严重损害官方权威信息的公信力,威胁社会安全稳定。

  “警情通报是公安机关对社会关注的治安或刑事案件发布的公开信息,具有非常高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容伪造和篡改,不容戏谑。私自在警情上修改内容或者擅自添加警徽后在网络上传播的行为,还可能触犯警察法相关规定。”孙宏臣说。

  为何伪造警情通报事件时有发生?

  孙宏臣指出,一方面,网络谣言传播具有隐蔽性,追责存在一定难度,让造谣者心存侥幸,伪造警情通报更容易博取大众眼球;另一方面,权威信息的迟滞或缺位是一大诱因。面对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相关部门应当及时、主动公开真实信息,抢占信息发布先机,不给谣言留下发酵空间,这是遏制此类乱象的重要一环。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教授李丹林对此表示赞同。她援引突发事件应对法指出,对于关涉重大公共利益的情形,负有管理职责的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管理能力,务必第一时间发布最权威的信息,或及时澄清虚假信息,消除公众误解和恐慌。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采访了解到,造谣手段正在“升级换代”。从最初简单的文字编造,已发展到利用AI技术伪造警情通报内容、生成虚假“证据”,甚至配上AI生成的视频,使得谣言更具“可信度”,治理面临新挑战。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专家们呼吁多措并举,协同治理:

  源头打击须从严。必须对恶意编造、传播虚假警情通报的行为依法坚决打击、严厉惩处,特别是利用新技术手段造谣者。朱巍指出,传播虚假警情的核心主体常包括追求流量的网络营销号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大V,相关部门应及时追究其法律责任。

  平台责任要压实。孙宏臣认为,网络平台必须切实承担起甄别和管理谣言的主体责任。对自媒体账号发布、转发官方通报,平台应进行预警、标注、介入核实,发现发布的不实信息,应迅速采取限流、下架、封号、限制或取消营利权限等有效措施,防止谣言扩散。若平台不主动、不及时处置,相关部门可依法对其采取责令改正、警告、罚款,直至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等处罚措施。

  谨防技术成为“帮凶”。针对利用修图软件、AI等技术手段生成通报内容,尤其是部分应用软件提供现成官方通报模板的现象,受访专家认为,应当及时对相关软件进行清理整治,规范行业发展。如果开发者基于不良目的甚至犯罪目的进行软件开发并传授他人使用,则需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追究其责任。

  权威发声贵在及时,同时全民网络素养待提升。李丹林建议,全社会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使广大网民认识到发布违法信息将承担法律后果。孙宏臣也呼吁,加大对自媒体从业者遵纪守法、不造谣不传谣的法治教育。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警徽庄严,蓝底白字的警情通报承载着公众的信任和法律的威严,不能让伪造的“通报”肆意消费这份公信力。只有通过法律的铁拳、压实平台的责任、权威的声音与全民的理性,方能共同筑牢网络空间的“真实之基”,维护清朗有序的信息环境。(法治日报见习记者 王宇翔 记者 张守坤)

[ 责编:刁慈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进入建成通车倒计时

  • 202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