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 (见习记者 刁慈)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走在山西平遥县的土地上,彩塑、建筑、街巷都作为历史的印记,为往来的人们讲述一段段鲜活的故事。在这里,平遥县人民法院古城文化保护法庭正以法治的力量守护着千年文化遗产。
平遥县人民法院古城文化保护法庭。光明网见习记者 刁慈 摄
7月23日,记者跟随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山西站”活动媒体采访团来到山西省平遥县,探访古城文化保护法庭的实践举措。
记者了解到,平遥县人民法院古城文化保护法庭自2023年4月21日挂牌并开始实质化运行以来,共指导诉前调解、审理诉讼案件、执行案件267起。
平遥县人民法院古城文化保护法庭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光明网见习记者 刁慈 摄
古城文化保护法庭实行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刑事、行政非诉、民事“三合一”审判模式,集法治宣传、诉源治理、诉非对接、案件审理、强制执行等功能于一体,集中管辖平遥涉文物、旅游、环境保护及被告为古城内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的诉讼、执行案件。
古城文化保护法庭庭长王辛英表示,法庭不仅注重对古城整体布局和历史风貌等物质性保护,同时还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如推光漆器、平遥牛肉等。
平遥县人民法院古城文化保护法庭。光明网见习记者 刁慈 摄
据她介绍,法庭坚持能动司法,开展法治宣传,主动送法上门。法官们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法律需求,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案例,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做好释法明理工作。同时,保护特色经营的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古城文化保护法庭的实践有助于提升群众对于古城和古城文化的保护意识。”王辛英说。她还向记者介绍,审判工作外,法院还同各级行政部门一道将古城及古城文化的保护网织密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