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5“北京榜样”陈凯:创办中华遗嘱库,用遗嘱守护和谐家风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人物 > 正文

2025“北京榜样”陈凯:创办中华遗嘱库,用遗嘱守护和谐家风

来源:日照新闻网2025-07-16 18:46

  陈凯,1977年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华遗嘱库创办人。现任第十三届民盟中央社会服务委员会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社会服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遗嘱库项目办主任等职。2013年发起中华遗嘱库公益项目,十余年来推动遗嘱服务惠及35万余家庭,获评"北京榜样"周榜人物。

  被问到为什么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年里,选择了公益事业这条路,陈凯总会想起父亲的话:“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2007年陈凯在海外交流期间,著名演员侯耀文离世引发的遗产纠纷引发当地热议。对比之下,国外民众婚后或生子后订立遗嘱乃常见之事;国内却将其视为“不吉利”之举。“这种对比让我意识到这不仅是文化差异,更是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陈凯说到。回国后,他专注遗产继承领域研究,在代理的遗产纠纷案中,多次目睹亲密家人因财产分割反目成仇的痛心现实,“这些年我调解的案例很多,调解不了的更多。”

  随着研究深入,陈凯发现遗产纠纷的核心症结在于老年人财产自主权的缺失。即便老人订立有效遗嘱,子女仍可能就遗嘱真实性产生争议,最终诉诸司法程序。正是这一现实推动其创建中华遗嘱库:“我要建立一个既能规范订立、又可安全存管的遗嘱服务体系,让整个过程都光明正大、有法可依。”

  2013年,中华遗嘱库公益项目正式启动。一时间,“中华遗嘱库”成为社会热词,还频繁登上热搜。

2025“北京榜样”陈凯:创办中华遗嘱库,用遗嘱守护和谐家风

陈凯(左)参加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二登记中心揭幕仪式

  然而,项目初期却遭遇“谈遗嘱色变”的社会心理壁垒。“很多人一听立遗嘱,扭头就走,甚至怀疑我们是骗子”,陈凯坦言。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率团队深入社区、养老院,开展数千场公益普法宣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他常说到的:“遗嘱不是终点,而是对家人负责的起点。”

  “遗嘱的法律效力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专业合法的流程是重中之重”,陈凯清楚地知道。他带领团队精心设计了一整套软硬件体系,引入人脸识别、身份验证、指纹扫描等先进技术设备,配备专业见证人员和法律团队,从遗嘱咨询、起草,到订立、登记、保管、传递,每一步都严格把关。

  陈凯曾接待过这样一对母女:王阿姨离异后独自抚养女儿长大,打拼多年攒下一套房产和部分存款。她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将所有财产留给女儿。几年后王阿姨不幸离世,她的前夫企图争夺财产。法院在庭审现场直接调取、验证中华遗嘱库的遗嘱,最终认定遗嘱真实合法有效。“如果没有中华遗嘱库,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王阿姨的女儿感激地说。截至2024 年底,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裁判文书网》公示了 118 例涉中华遗嘱库的生效案件,所有遗嘱全部被认定真实合法有效。

  针对传统继承程序繁琐、争议频发的痛点,陈凯带领团队推出“继承无忧”服务,提供遗产继承“一站式速办服务”:北京周奶奶通过该服务提前存证了后续继承所需材料,并明确了遗产分配方案。其离世后,子女仅三天便办妥了继承手续,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家庭矛盾。同时,中华遗嘱库项目还推出“遗产捐赠”服务,目前已有381人在订立遗嘱时决定将遗产捐赠给社会公益组织,为教育、医疗、扶贫等领域注入了温暖力量。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靠大家”,十余年来,陈凯组建了5.2万名志愿者开展普法活动覆盖,全国1700余个社区。截至2024年底,中华遗嘱库已提供公益遗嘱咨询57.2万人次,登记保管遗嘱35.7万份。

  陈凯与中华遗嘱库,正在用专业与温情守护着万家灯火,在保障家庭和谐、普及法律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创造了巨大价值,为社会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未来,这份守护与传承的事业,还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 责编:刁慈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