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记者 刘欣
江河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水资源配置格局进一步优化,河湖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全力保障江河安澜、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江河水生态保护、持续改善江河水环境、传承弘扬水文化、完善江河保护治理机制等6个方面24项举措,对江河保护治理任务作出系统安排部署。
“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江河保护治理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水利部副部长陈敏近日表示,《意见》的出台,以更大力度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对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新格局
洪涝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水灾害风险加大,防风险保安全形势更趋严峻复杂。
在保障江河安澜方面,《意见》提出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新格局。据陈敏介绍,加快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新格局,要着力构建现代化洪涝灾害防御“三大体系”,系统提升洪涝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增强应对极端暴雨洪水的韧性。
具体来说,要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健全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等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通过综合运用蓄洪、滞洪、泄洪、排洪等综合措施,增强对洪水的主动调控能力。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优化气象水文监测站网布局,增强雨水情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实现延长洪水预见期和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的有效统一。健全洪涝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构建责任落实、决策支持、调度指挥“三位一体”的洪涝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增强极端暴雨、特大洪水、重特大险情灾情的应对处置能力等。
今年,我国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特征明显,在江河洪涝灾害防御方面有哪些措施和安排?据陈敏介绍,水利部围绕“四不”目标(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重点部署开展以下工作:
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水旱灾害防御各项责任制,特别是针对小型水库等薄弱环节,指导督促地方逐库落实防汛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入汛以后滚动加密雨水情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直达防御一线。强化流域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依托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滚动开展洪水演进数字推演,迭代优化调度方案,系统、科学、安全、精准调度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抓好重点环节防御措施,强化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严格落实人员转移“谁组织、转移谁、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5个关键环节的责任和措施;强化中小河流堤防巡查防守,做到险情抢小、抢早、抢住;强化中小水库安全度汛措施,确保水库不垮坝。
抓好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
《意见》提出,形成江河哺育人民、人民守护江河、人水和谐共生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如何理解文件中的这一具体要求?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负责人关锡璠介绍,水资源既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意见》提出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就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好江河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的关系,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要科学开发利用江河水资源,持续改善江河水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等。
京杭大运河连续4年全线贯通,永定河连续5年全线贯通,海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河流水量多了、水质好了。
据陈敏介绍,下一步,水利部将认真贯彻《意见》部署,坚持不懈抓好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抓好母亲河复苏行动,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强化水域岸线管理与保护,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全面完成88条母亲河复苏目标任务,制定母亲河复苏标准,加快建立地市级以上母亲河复苏行动名单,逐河湖制定“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治理保护方案,在更大范围推动母亲河复苏。
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实施一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加快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交易,持之以恒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国家水网建设是江河保护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完善,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同时,系统推进省市县级水网建设,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表示,水利部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要求,锚定“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目标,加快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特别是四川引大济岷、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一期等联网补网的重大水利工程。推进各层级水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安全韧性现代水网,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
谈及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如何落实《意见》要求,关锡璠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将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机制跟着资金走,加大对重大水利工程的支持和改革力度,推动工程高站位谋划、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运行。
其中,在制度建设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深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整装推进,要求各项目整体谋划、整合内容、整装建设、整周期维护,确保建成一个、交付一个、上图入库一个、运维考核一个。二是统筹衔接,做好防洪工程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衔接,灌区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衔接,骨干工程与配套工程衔接,促进发挥综合效益。三是投融资改革,公平开放水利基础设施市场,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具备供水、发电等经营性收益的项目。
关锡璠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继续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一是完善项目前期工作,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深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二是及早下达中央投资,保障年度建设需求,推动工程顺利建设。三是加强建设质量管理,建设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四是强化工程运行管护,及时开展维修养护,促进长期稳定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