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偷拍神器”伪装成日常用品在网上卖 专家建议强制要求摄像头芯片植入唯一编码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偷拍神器”伪装成日常用品在网上卖 专家建议强制要求摄像头芯片植入唯一编码

来源:法治日报2025-07-11 09:45

漫画/李晓军

  调查动机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社交软件上,搜索“针孔摄像头”“隐藏摄像头”等词条,会被直接屏蔽。然而搜索其他更隐晦的关键词,如“无线摄像头”“隐闭式摄录镜头”等,仍会跳转出相关产品的链接。有媒体记者购买一款微型摄像头后发现,该摄像头无需插线、接上网络即可实现监控,且体积小很难被注意到。引发网友热议。

  近年来,不法分子将微型摄像头伪装成插座、路由器、抽纸盒、充电器、钟表等不易被发现异常的日常生活物品,进行偷拍、偷录,由此引发的各种偷拍事件让群众深恶痛绝。

  偷拍设备为何能够大量生产并被轻易买到?如何才能斩断偷拍背后的这条黑色产业链?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本报记者 陈磊

  看上去是一块长5厘米、宽2.5厘米、厚1厘米的常见“车钥匙”,在商品介绍中却写着“高清,满电录像两三个小时,带红外夜视功能”。为了让其更加真实,商家还给“车钥匙”配了保护套,将解锁、开锁等图案印制在上面,“这样就更不容易看出它是一款偷拍器材了”。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在某电商平台上的发现。近年来,有不少商家将微型摄像头改装成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作为“偷拍神器”销售;在社交平台上,也有各种改装好的偷拍设备在售卖,卖家、买家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和物流渠道完成交易。

  受访专家认为,偷拍设备违规售卖问题长期存在且难以根治,背后既有法律惩戒力度不足的短板,更有监管执行不力的困境。为此,既要强化源头治理,从生产全流程构建刚性约束体系,还要填补销售环节的监管漏洞,通过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平台与监管协同的防控体系,斩断偷拍设备产业链。

  偷拍设备网上随意买卖

  在某电商平台,先在搜索框里输入关键词“偷拍摄像头”,显示没有相关商品;将搜索关键词改为“隐蔽式×××”后,随即跳出多款摄像产品。

  记者看到,一款打火机样式的偷拍设备销量较为靠前。据商家介绍,这款设备1.5厘米见方,很薄,精致小巧,隐蔽性好,拍摄出的照片分辨率最高可达到500万像素级别,“堪称‘偷拍神器’”。

  在相关商品评论区,有购买者留言:“用了一段时间,很好用,根本看不出来是摄像头”“上手简单”“外形就是个车钥匙,拇指大小,可爱精致,随身携带”。还有的买家称将偷拍设备放在床头夹缝中,并附上几张偷拍的女生照片。

  社交平台上同样有偷拍设备售卖。

  记者登录某社交平台,搜索“针孔”关键词,可以看到“××针孔科技”讨论话题。点进话题组发现,有帖主在评论区发布了多款产品图片,还有网友询问价格、商品品类等信息,“到付联系我”“××到付”。

  记者点开其中一篇帖子,里面是各种伪装好的针孔摄像头,插线板、闹钟、抽纸盒、帽子、水杯、音箱、充电宝、手表、眼镜……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伪装,可谓“无孔不入”,并且可以将拍摄画面直接转移到手机上“观赏”。

  见记者四处留言询问,有商家主动找来,开门见山地问“要针孔摄像头吗”?得到记者的肯定答复后,对方发来了商品样式介绍,视频中有多款针孔摄像头,“4K高清、夜视功能、远程控制,花几百元就能拍到你想要的”。

  另一位商家表示,“针孔摄像头系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款式价格不同。可以制作成你想要的任何样子”。

  记者咨询哪款针孔摄像头生活中看着更为自然,该商家推荐了“眼镜款”,“对镜架进行改装,针孔在镜架上,可以正面拍摄”,价格为388元。“可以在社交平台上付定金,收到快递后付尾款,产品还有一年保质期。我们这个卖得很好,有需要的话尽快下单。”

  惩戒不足监管执行不力

  近年来,不时有针对偷拍产业链规模较大的专项整治。2021年5月至8月,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组织开展摄像头偷窥黑产集中治理,清理相关违规有害信息2.2万余条,处置平台账号4000余个;2022年3月,公安部开展打击偷拍偷窥黑色产业链条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860余名,查获被非法控制的网络摄像头3万个。

  严厉打击下,为何偷拍摄像头仍在网上肆意蔓延?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竞争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文明认为,这一问题长期难以根治,背后既有法律惩戒力度不足的短板,也有监管执行不力的困境。

  他分析,从法律惩戒力度而言,刑事处罚设置门槛较高,需达到特定严重后果方可入罪,而偷拍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和碎片性,导致很多案件无法进入刑事程序。同时,行政处罚力度与违法收益严重失衡,现有罚款额度与违法主体通过偷拍产业链获取的高额利润相比,存在显著差距。刑事、行政、民事三重责任体系未能构建起足够强度的惩戒网络,违法成本远低于违法收益,最终导致偷拍器材的生产和销售屡禁不绝。

  “从监管执行情况而言,在生产环节中,很多生产微型摄像头的小作坊很隐蔽,地点不固定,基层市场监管部门人员有限,技术手段也不够先进,很难管控住所有生产源头。现行摄像器材产品标准主要关注摄像头的成像清晰度、续航能力等性能指标,而对隐私保护功能(如物理遮蔽设计、使用痕迹提示)缺乏强制性要求,导致大量具备偷拍功能的产品,仅需通过基础检测即可合法生产。”杨文明说。

  他还观察到,在销售环节中,一些不良商家利用电商平台和社交群组,把大订单拆分成小订单,甚至虚假发货,监管部门很难追踪到这些非法产品的去向。同时,由于监管责任分属不同部门,各部门之间容易出现“都不管”或者“重复管”的情况,让违法商家有机可乘。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尹旭看来,现行规定对非法生产、销售偷拍器材的处罚与实际危害不匹配。偷拍器材采用无线传输、人工智能识别等技术,隐蔽性和危害性提升,但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认定仍依赖传统标准,像部分家用摄像头以“隐蔽安装”“超清录像”为卖点,却因未明确归类为专用器材而逃过监管。

  源头治理完善准入制度

  如何才能斩断偷拍设备产业链?

  在黄尹旭看来,应完善生产资质准入制度,对摄像头生产企业实施严格的牌照管理,明确禁止生产具备隐蔽拍摄、远程操控且无明确合理用途的设备,将“伪装成日常用品”“超小体积且无标识”等特征纳入违规判定标准,从设计源头堵住漏洞。为此,应建立生产溯源机制,强制要求所有摄像头芯片植入唯一编码,记录生产厂商、销售渠道等信息,实现全链条可追溯。针对地下作坊式生产,需强化跨区域联合执法,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还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社交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的平台责任。线上平台要建立动态关键词库,屏蔽‘微型摄像头’等直接词汇,识别‘针孔’‘隐形录像’等关联表述,同时适时引入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自动筛查商品图片中伪装成日常用品的摄像头。线下监管可探索销售备案制,要求电子产品经营者对摄像头类产品实行实名登记销售。网信部门可督促平台定期报送可疑交易数据,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对违规平台和商户进行处理。通过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平台与监管协同’的防控体系,斩断偷拍设备产业链。”黄尹旭说。

  杨文明建议,完善相关产业准入制度,将隐私保护设计纳入生产许可的强制性条件,要求企业生产的微型摄像头配备物理遮蔽装置(如镜头盖)、使用痕迹提示功能(如激活时发出可见光),从设计源头上降低偷拍隐患。

  “还要强化重点场所的安全管理义务,明确酒店、试衣间、洗手间等易发生偷拍场所的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包括设备检查、安全提示和定期巡查等具体要求。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鼓励公众积极举报违规销售和使用行为,支持行业协会制定自律规范进而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公众参与的有机结合,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的格局。”杨文明说。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最大跨度断面市政交通隧道主体完工

  • 福建:渔船进港人员上岸 应对台风“桦加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对提高就业质量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能够创造更多高质量新职业新岗位。
2025-09-23 10:15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家长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其认知与行为正经历从“重治疗、轻预防”到“主动防控、科学干预”的根本性转变。
2025-09-23 10:13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22日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2025-09-23 10:13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2025-09-19 09:59
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评估工具,突破青少年国防素养评估的时空限制和算力瓶颈。
2025-09-19 09:56
大质量恒星是指质量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往往形成于大尺度、复杂且高度动态的气体环境中,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025-09-19 09:53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本次任务中的一颗卫星使用了全球首款卷式全柔性太阳翼。
2025-09-19 09:48
秋日的阳光遍洒层层山峦,照得坡地上整齐排列的深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
2025-09-19 09: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