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记者 张昊
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共江苏省委在江苏省南京市联合召开追授边晓斌同志称号表彰会,追授边晓斌同志“全国模范法官”“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边晓斌生前系江苏扬州仪征市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四级高级法官。2023年12月14日,边晓斌在执行案件现场勘查任务时,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9岁。
《法治日报》记者来到仪征法院,听他的同事及案件当事人讲述边晓斌在基层法院工作29年间作为一名人民法官穷尽智慧、耐心、责任做好司法审判“守心”工作的故事。
穷尽耐心
边晓斌于1994年进入仪征法院工作,其间扎根基层人民法庭15年。
2001年,边晓斌到新城人民法庭工作后,承办多起电话欠费纠纷案件,标的额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边晓斌不急着判决,而是一家家到拖欠电话费的村民家里谈。村路不好走,他常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案件事实清楚,判了不就行了?”有同事不解地问。
边晓斌说:“电话已经是群众生活的必需品了,这个月判了,下个月再欠费怎么办,再判一遍吗?”经他一次次上门释法说理,村民再没有拖欠过电话费。
“法官应当穷尽智慧、耐心与责任。这是边院长传授给我们做好人民法官的‘要领’。”仪征法院经济开发区人民法庭副庭长朱建回忆说。
边晓斌的办公室陈设简洁,办公室中仅摆放的一张照片,是他和十多名工人代表的合影。
1994年,仪征市一家大型企业招工,当地近500名农民成为企业的合同制工人。企业与工人的劳动合同每年一签,持续了十多年。
2007年11月,公司突然公告终止劳动合同,让这批工人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并以派遣工的名义派回原岗位。次年5月,200余名工人诉至仪征法院,提出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诉求。
刚调任仪征法院民一庭庭长的边晓斌主动接手了这起案件。
当时,仪征法院组成多个调解组,边晓斌调解组的书记员、仪征法院执行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戴小霞回忆说,边晓斌带领调解组到职工家中,逐个了解情况、倾听诉求,制定调解方案。
“我们先后多次到法院问询案件进度。”企业工人苏福喜向记者回忆,每次边晓斌接待工人们总是态度温和耐心倾听。
有一次,来到法院的工人们情绪激动,边晓斌一边安抚大家情绪,一边让同事拿来三四个蛇皮袋子。
“边晓斌请我们放心,案件一直在推进。”苏福喜和工友打开袋子看到里面都是法官走访工人的记录,非常详细。
“看到边晓斌如此用心,大家都对他很信服。”苏福喜说。
“边晓斌考虑保护工人权益的同时,也考虑到企业不能因纠纷影响了生产。他先是做通了企业工作,提高工人待遇缓和矛盾。”戴小霞说,一次次上门走访、耐心调解后,企业与近500名工人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苏福喜和工友们来送感谢信,照片记录下边晓斌和大家脸上的笑容。
穷尽智慧
“边晓斌以严格公正司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从不止于个案审理这一步,他总是往前再推第二步、第三步……”这是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晓蓉记忆中的边晓斌。
2010年底的一天,在仪征打工的魏文斌工作时不慎从高处摔下,颅脑严重受伤,身体多处骨折,构成五级伤残。
魏文斌的妻子杨玉珍当时为筹救命钱四处借债,包工头却躲了起来。杨玉珍将包工头诉至法院,向边晓斌哭诉:“孩子因遭遇家庭变故无力坚持学业。我感到绝望了。”
“边晓斌一边鼓励我和孩子不能放弃,一边想方设法寻找包工头,协调有关部门发放救助金,还发动全院捐款。”杨玉珍说。拿到赔偿款后,魏文斌一家生活逐渐渡过难关。
但边晓斌在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当时在仪征从事木匠、漆匠、瓦匠、水工、电工等“小五匠”工作的农民工有8万多人。他们一旦在工作中发生事故,医疗费少则三五万元,多则几十万元,自己付不起,雇主赔不起。魏文斌的遭遇是“小五匠”受到职业伤害后的一个缩影。
“那时,‘小五匠’在月塘镇最为集中。”月塘镇司法所所长曹明说,边晓斌多次来镇政府、司法所和大家讨论如何给“小五匠”购买保险,规范农村建筑业劳务市场用工行为。
2014年6月,农村建筑工人意外伤害保险试点工作在月塘镇开展起来。边晓斌多方协调资金为“小五匠”购买保险,当年12月,99张保单递到了“小五匠”们的手中。
朱建说,边晓斌的做法得到了仪征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动当地包工头“凡用工、必买险”,被誉为破解农村“小五匠”维权难的“仪征样本”。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边晓斌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原定于2020年启动招生的重点民生工程宝能小学,在建设中因陷入项目债务纠纷停工。周边学校接收原本要入读宝能小学的孩子后,校园设施不堪重负,家长们也忧心忡忡。
2022年10月,这起案件被诉至仪征法院。财产得到保全,法律关系也很明晰,但能否以情况紧急为由裁定先予执行,让接手单位尽快进场续建,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引发了审委会上部分委员的担心。“要让孩子们‘有学上’,更要让他们‘上好学’,要保障学校的高效高质续建。”已担任仪征法院常务副院长的边晓斌拍板确定了先予执行的方案。执行当天,边晓斌面对原施工单位驻场人员的阻挠,耐心说理、讲明利害,确保执行任务顺利完成。
2024年9月,宝能小学如期开学,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在校园里回荡。
穷尽责任
站在仪征法院6楼的会议室窗前,可以看到不远处停工的楼盘,边晓斌发生意外的地方。
扬州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仪征法院原院长江厚良告诉记者,扬州中院办案团队定于2023年12月14日勘查破产楼盘现场。彼时,距离边晓斌交流到其他政法单位任职,就剩十几天时间。
“得知勘查现场的安排后,边晓斌就要一同前往。”江厚良说,他劝边晓斌,就要调走了,不必操心了。
边晓斌放心不下,那是一处停工4年的破产楼盘,关系上千名购房人的利益,多个建筑施工进度不一,情况复杂。边晓斌回复道:“破产案件没人比我更了解。”
当天10时多,江厚良出发前在楼梯口遇到边晓斌,一起下了楼。到达现场后,他向扬州中院办案人员介绍该停工项目的楼宇分布、信访矛盾等情况,引导大家实地查看。
江厚良和边晓斌边走边讨论还有哪些可行的处置方法。行至二楼楼梯口处,边晓斌踩到陈旧的防护板,板子突然断裂导致他从高处跌落,被紧急送医后因伤势过重,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仪征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周婷婷记得,2023年12月12日14时30分,是边晓斌接待信访的时间。边晓斌提醒她提前打开空调、备好热茶。但当她14时走进接待室,看到边晓斌已做好这些准备,等待信访人。
仪征法院副院长李忠正记得,打开边晓斌的办案系统,2023年他负责的184件案件已全部办结。边晓斌那段时间频繁加班,就是抓紧办结手头上的所有案件,不留下一点“欠账”。
……
这就是边晓斌,自始如一做好司法审判“守心”工作。
本报南京7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