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用人单位以未完成岗位工作要求为由,在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并拒绝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及未休年休假工资等费用,那么,劳动者能主张经济补偿吗?该如何维权?
近日,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法院明确表示,除符合法律明确规定的例外情形,劳动合同到期导致合同终止的,用人单位一般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案情显示,2022年,张某入职某公司,双方签订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约定试用期3个月,岗位为从事新媒体运营,执行标准工时制度。合同中明确,加班须履行审批手续,节假日加班可安排补休或支付加班工资。
2023年9月底,该公司向张某送达《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通知书》,称因张某连续4个月未完成岗位工作要求,经多次培训和谈话后,其工作仍无改观并持续下滑,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害,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决定合同到期不再续签。
因就相关费用发生争议,张某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及未休年休假工资等费用。仲裁委员会及一、二审法院均对张某的诉请予以支持。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该公司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曾以“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提出续订合同而张某拒绝的情况,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因此,公司应支付张某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公司虽主张张某存在违反劳动合同法中“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情形,但并未据此在合同期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且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主张的事实成立。
法院认为,双方劳动关系实为到期终止,因此公司此项抗辩不成立。公司另主张张某不具备享受年休假资格,但张某提交的社保记录显示其入职前已连续工作满1年,应享受每年5天年休假。公司未能证明已安排休假或支付相应工资,其拒付未休年休假工资的主张与证据不符,法院不予支持。
法官表示,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此案中,公司拒绝支付该补偿金,主张张某存在劳动合同法中“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情形。
法官提示,除符合法律明确规定的例外情形,劳动合同到期导致合同终止的,用人单位一般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在离职时应注意核算自身工资情况,妥善办理离职事项。用人单位若主张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过失性解除”情形,如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等,劳动者需关注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形成、修改、送达的合法性,以及保留工作沟通记录、工作成果汇报等反映劳动者个人工作行为及成果等方面的证据,以便于后续维权。
(作者:北京二中院 刘力 光明网记者孙满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