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央视网消息:暑期到了,不少消费者发现票又开始难抢了。演唱会门票秒空、景区预约爆满,除了这些,“一票难求”的还有大家熟知的医院专家号。为什么使劲浑身解数点击抢购,却总是“一无所获”?大数据显示,挡住你的可能是有技术加持的科技“黄牛”。
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显示,某热门演唱会开票当天,一家头部票务App的活跃用户数,比平时多了55%;截至上周,热门博物馆小程序用户量较6月初日均提升54.2%。是人太多手速不够?我们对社交媒体上的相关话题进行搜索,发现网友们讨论最多的是“黄牛”。
赛迪顾问网络与数据安全研究中心总经理刘娟:很多“黄牛”都已经不采取这种人海战术了,他开始去实现自动化抢票。
专家表示,现在的“黄牛”靠的是技术手段。比如,这是一款手机应用,它能模拟真人操作,疯狂点击购买按钮,比人手快,还能不间断抢票。但这,只是科技“黄牛”的“初级操作”。他们还有“速通插件”,通过黑客技术,绕过中间步骤、提前进入支付页面,甚至能抓取后台数据库信息,突破平台验证机制,瞬间完成下单。你还在选座位的时候,票已经被别人买走了。
刘娟:“黄牛”它实际上形成了这种产业链的一个形式,外挂软件“抢手”这个团队,同时控制上百台的手机去抢票,设备的供应商、账号的供应商。
从技术到监管 多方合力打击科技“黄牛”
原来,抢票的对手不只是人,是一整个“数字团伙”。那么,技术人员是怎么拦截科技“黄牛”的呢?
看似平静的购票界面背后,其实是一场你来我往的拉锯战。我们用大数据进行信息分类,发现了一场打击“黄牛”的多方合力:
首先是强化执法监管:今年以来,国家发布政策明确要求严打“黄牛”倒票行为,江苏公安机关抓获倒卖“苏超”门票的“黄牛”,南京、成都等多地警方捣毁多个医院抢号“黄牛”团伙。
再有是技术升级:故宫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等热门景点用毫秒级的防御技术,日均拦截超百万次恶意机刷流量。
还有更加严格的购票规范:国家博物馆、龙门石窟等多个景点加强实名认证制度,九寨沟景区通过候补排队机制,防止“黄牛”利用退票时间差二次抢票。
用“外挂”软件抢票 当心泄露个人信息
为了战胜科技加持的“黄牛”,社会各方正在从多个方面发力。针对个人使用“外挂”软件抢票的情况,专家也提示,这些软件和程序,一般都是通过非正常的途径去获取的,有的还植入了一些木马病毒,在使用时要当心泄露个人信息,造成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