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法治轨道上促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首页> 法治频道> 理论·实践 > 正文

在法治轨道上促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来源:法治日报2025-07-04 09:21

  □ 黄尹旭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已进入规模化爆发阶段,市场规模呈现强劲增长势头。法治是低空经济安全风险防控的核心手段,也是低空经济对接国际规则、参与全球竞争的基础支撑,契合高新技术产业的治理需求。法治为低空经济构建确定性制度框架,可以破解新兴领域的治理不确定性,规避因治理真空引发的市场失灵与监管套利行为,为产业生态系统的有序构建奠定制度基石。法治规范市场秩序,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发展张力,保障创新活力的释放,实现产业效率提升与社会公平价值的动态均衡。低空经济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传统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频繁,要求治理规则具备动态调适能力,在维持法律稳定性的同时,为产业创新预留制度空间,实现规则供给与创新需求的良性互动。

  将低空经济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是基于国家产业战略与全球竞争格局的顶层设计。有效引导资源向低空经济领域集聚,弥补市场在基础研发、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失灵,是加速产业从技术突破向规模化应用的跨越进程。场景发展引导政策的优化,是政策工具与产业特性的适配性调整。低空经济涵盖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多元场景,各场景在技术需求、市场规模、公共属性等维度存在一定差异。建立场景分类评估体系,针对民生保障类场景制定普惠性支持政策,对商业消费类场景设置适度准入门槛,实现政策资源的精准投放,既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又避免过度同质化竞争导致的资源错配。动力电池、飞行控制系统等技术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卡脖子”环节,其突破需要长期研发投入与多主体协同创新。政策层面通过设立专项研发基金、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技术成果转化平台,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加速技术迭代升级。

  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制定的补贴政策,实质是资源再分配手段,若缺乏规范约束,可能引发政策寻租与市场扭曲。基于竞争中性原则,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建立政策合规性评估机制,对补贴政策是否违背市场公平准入、是否造成不正当资源倾斜等维度进行系统性审查,确保“有形之手”在促进产业发展时,不破坏市场竞争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信息公开机制,促使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接受市场主体监督,减少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市场失灵,构建良性治理循环。

  加强产品质量监管。载人载货等作业场景下的安全风险具有高度扩散性与不可控性,任何质量缺陷都可能引发系统性危机。质量监督与风险监测制度的法律化,将技术标准与安全要求转化为强制性义务,经由事前准入审查、事中动态监管、事后责任追溯的全链条治理,降低企业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负外部性,督促提升质量管控标准。

  规制虚假宣传与商业欺诈行为。市场经济本质是信用经济,不正当竞争行为破坏市场信息真实性与交易公正性,侵蚀市场信任基础。明确界定虚假宣传、商业欺诈的构成要件与法律责任,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并经由塑造诚信经营的市场文化,为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营造健康生态。新兴商业模式往往伴随权利义务关系的重塑,如低空物流配送中的责任界定模糊、价格形成机制缺失等问题。确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底线与价格监管基本原则,并结合产业发展动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既为商业模式创新预留空间,又保障市场秩序与公共利益不受侵害。

  着力突破核心技术与规范场景发展。制定完成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数据接口协议、新型航空器适航认证基础通用标准、关键基础设施安全规范等核心国家标准。统一的数据接口协议能够保障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低空经济运行的效率,关键基础设施安全规范则为低空经济活动提供了安全保障。推动国产替代产品标准互认,能够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降低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协同建立低空智联网支撑体系,为低空经济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合理引导资源,限制低效同质化文旅观光场景扩张,避免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国际竞争维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球博弈已演变为规则制定权的争夺。低空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受制于技术标准不兼容、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差异、商事仲裁管辖权冲突等制度性障碍。推动标准国际化进程,将国内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通用规则,经由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降低国产技术与产品的“走出去”成本。依托国内法律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平竞争规则,既能提升国际市场对中国产业的制度信任,又为参与国际规则谈判提供法理支撑。以法治框架构建跨境合作机制,将中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国际共识,推动形成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全球治理秩序,最终实现从规则追随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角色转变。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律科技与社会治理实验室研究员)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哈尔滨湿地秋韵美

  • 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即,高清大图看圣火装备细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