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随意检查?多头检查?北京发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意见
首页> 法治频道> 原创策划 > 正文

随意检查?多头检查?北京发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意见

来源:光明网2025-06-23 21:35

  光明网讯 (见习记者刁慈)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发布。20日,北京市司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实施意见》有关情况。

  据北京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卫东介绍,《实施意见》重点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随意检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低效检查等突出问题,从检查主体和人员、计划制定和实施、检查程序和标准、结果反馈和应用等多个方面,对北京市各级机关实施行政检查作出全面、系统的规范。

“检查主体乱”怎么办?

  《实施意见》明确了三类主体可以依法实施行政检查,即:具有行政检查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依法受委托的组织。同时严禁各类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检验检测等第三方机构实施行政检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以及行业商会、协会等组织不属于行政检查主体,也不能实施行政检查。

  按照《实施意见》,北京市正在组织各级部门开展行政检查主体的审核及公布工作。该项工作完成以后,企业遇到入企检查,可以在各区政府、各市级部门门户网站的“行政执法公示”栏目,核实相关单位是否属于行政检查主体,如不属于,可以拒绝接受检查。

“检查人员乱”怎么办?

  《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只有取得行政执法证件或人民警察证件的人员可以入企实施行政检查。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等不具备行政执法人员资格,也没有行政执法证件,不得入企实施行政检查;行政检查主体聘请的第三方机构人员和执法辅助人员可以在行政执法人员带领下、进入企业生产经营场所从事协助和辅助工作,但严禁在没有执法人员的情况下单独入企。

  企业可以要求检查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并扫描证件二维码,如果无法出示证件或者扫描二维码发现证件失效,可以拒绝接受检查。

随意检查怎么办?

  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随意检查和重复扰企问题,《实施意见》全面推行“扫码报到、亮码通知、照单检查”制度。要求所有入企检查必须纳入北京市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综合监管系统)统一管理、统一通过系统生成检查码。检查人员入企检查时,除严格执行扫码要求外,还必须主动出示检查码并按照对应的检查单实施检查。

  如果执法人员无法出示检查码或者与综合监管系统查询的检查码不符,企业可以拒绝执法人员入企检查;如果发现检查人员使用的检查单与综合监管系统查询的检查单不符,可以要求执法人员更换为与检查码相对应的检查单,如果不更换,也可以拒绝接受检查。

  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检查不规范、标准不统一问题,《实施意见》对规范检查事项和检查标准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全面推行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化管理,要求各市级检查主体对行政检查事项进行统一清理、统一规范、统一公布,未经公布的检查事项不得实施行政检查。

  为了减少检查标准不统一、适用不规范给企业带来的困扰,《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了行政检查标准适用规则,要求检查主体不得以相关标准中的推荐性、指导性条款作为确定检查标准和判定检查结果的依据。企业在接受检查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向市司法局或者市市场监管局反映。

  针对企业关心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合规守信企业保护、执法监督制约等工作,《实施意见》也作出了相应的回应:一是针对执法规范化建设问题,明确了行政检查实行双人执法、亮证执法、权利义务告知、结果现场反馈等制度,并根据不同检查结果,对适用责令改正、批评教育、免罚慎罚、公正裁量等提出规范要求。

  二是针对保护合规守信企业的问题,明确在继续巩固深化“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评价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将行政检查合格结果纳入企业信用正向评价,继续推行“无事不扰”企业清单等措施,努力让合规守信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守法经营带来的“红利”。

  三是完善行政执法的监督制约机制,综合运用平台监测、12345市民服务热线、直报监测点等渠道收集企业对行政检查的意见建议,拓宽执法监督渠道;强化与其他监督衔接,对违反“五个严禁”“八个不得”等要求的,及时监督纠正,属于违纪违法问题的,依法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南:伏季休渔结束 渔船避风暂缓出海

  • 绿意奔涌大运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