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寿宁法院:守护万家灯火 绘就山城和谐法治图景
首页> 法治频道 > 正文

寿宁法院:守护万家灯火 绘就山城和谐法治图景

来源:宁德中院微信2025-06-18 15:28

  近日,人民网以《寿宁县人民法院:守护万家灯火绘就山城和谐法治图景》为题,大篇幅报道了寿宁法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让法治温度融入千家万户灯火炊烟的生动故事。

  近年来,寿宁法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万家灯火”民生愿景为牵引,切实把“如我在诉”理念落到实处,将审判职能向前延伸,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症结难题,持续优化诉讼服务,助推矛盾纠纷化于未发,让法治温度融入千家万户的灯火炊烟。

  在司法温度中架起服务“连心桥”

  “老杨,你看这个二维码,点进去就能和法官说话。”下党村茶农夏某熟练地向邻居演示“法官e联”平台。去年他通过线上调解,解决了茶叶货款纠纷并追回了欠款。如今,像夏某这样的“数字法治明白人”,已成为普法“自来水”。为让群众得到更加便捷、专业的解答,寿宁法院对全县196个行政村的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群众只需扫描二维码或拨打电话,即可视频连线法官,满足咨询、调解等司法需求。

  同时,针对偏远山村、行动不便、不擅长使用电子设备等特殊群体,寿宁法院还组建了“背包法庭”小队,配备便携式打印机、摄像头等设备,提供“预约上门立案+就地调解”服务,让司法服务“多跑腿”,群众“少操心”。类似的场景还发生在芹洋乡——七十多岁的陈大爷因赡养问题与子女发生争执,法官上门调解时,发现老人屋里的灯泡因积年的油烟显得十分昏暗,法官没有急于谈法律,而是同老人子女一起换上新灯泡,修好漏水的水龙头,再召集大家围坐在火塘边:“你们看,老父亲屋里这么昏暗,绊倒了怎么办?”子女们低头不语,最终达成轮流赡养协议。

  在提升效率的“加速度”上,寿宁法院同样下足功夫。2024年12月,“新农人”李书遭遇了“纸上谈兵”的困境:他借给朋友的十万余元到期未还,却因不懂如何准备诉讼材料一筹莫展。在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导诉员递给他一本“民间借贷纠纷要素式起诉状”,只需填选借款时间、金额、转账方式等关键要素,15分钟就完成了起诉状填写。开庭当天,法官采用要素式审判模式,庭前通过表格固定无争议事实,庭审仅聚焦“是否存在利息约定”这一核心争议,不到一小时便当庭作出判决。“原以为打官司要拖半年,没想到从立案到结案只用了11天。”李书拿着判决书说道。

寿宁法院:守护万家灯火 绘就山城和谐法治图景

  这些便民举措的背后,是寿宁法院对“司法为民”的深刻诠释:2024年累计上门服务146人次,诉前保全案件执行到位率提升35%,民间借贷、买卖合同等11类高频案件文书准备时间缩短50%……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温暖的故事。

  在乡土烟火中播撒法治“希望种”

  斜滩镇的圩日集市上,一场特殊的调解正在进行。78岁的李阿婆和69岁的郭大叔隔着石凳对峙,前者指责后者屋檐越界延伸,导致滴水长期飞溅门口;后者指责前者建盖围墙遮挡了自家视线和采光。两人从年轻时的“田界纠纷”翻到去年的“鸡鸭越界”,村干部曾数次上门调解,均以失败收场。

  “大姐,您还记得吗?当年您儿子结婚是郭大哥熬夜帮忙搭棚摆酒席。”福建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练根左用方言开口,一句话让李阿婆低下了头。另一位“和事团”成员——斜滩法庭庭长郭强则趁机展开民法典物权编讲解:“法律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妨碍相邻方的排水、通行。大家都是厝里人……”说着,他掏出手机展示李阿婆门口积水的照片。见郭大叔梗着脖子不说话,练根左又换了个角度:“您孙子考上大学那天,给孩子办升学宴,您说过‘邻里和睦比啥都重要’,这话还记得不?”老人的神情渐渐软化。调解持续到傍晚,最终两位老人愿意拆除房屋不合理部分。

寿宁法院:守护万家灯火 绘就山城和谐法治图景

  这场“赶圩说法”是寿宁法院“乡音解纷”的缩影,更是对寿宁千年善文化的当代演绎。近年来,寿宁法院坚持将善文化基因融入调解实践,依托“和事团”里的族老乡贤、退休干部,在调解中加入“往事追溯”环节——聊起共同经历的红白喜事、邻里互助的温暖瞬间,再引入法律条款,把抽象的法条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善治方言”。2024年,寿宁法院通过“赶圩说法”“廊桥巡回审判”等“法理情交融”的调解方式,成功化解邻里纠纷达63起,涉案当事人主动履行率达100%,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心和”。

  为让善文化更接地气,寿宁法院还将“典入廊乡”普法情景剧与本土善故事结合,通过北路戏、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拍摄《冤家亲家》等30余期节目,将民法典中的赡养义务、相邻权等内容融入“冯梦龙断牛案”“黄三公护佑乡里”等民间叙事。这种“法治+德治”的传播方式,提升了普法活动的覆盖面。

  在多元联动中筑牢矛盾化解“前哨站”

  “劳动局都判我们赢了,他们还起诉,就是想拖延时间。”寿宁县工业园区的“园区枫桥”调解室里,4名劳动者向值班法官龚继坚控诉。

  据了解,这是一起混同用工引发的纠纷。甲食品公司与乙食品公司系股东高度重叠的关联企业,4名劳动者与乙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但长期在甲公司工作,工资也由甲公司账户发放。后甲公司以“经营亏损”为由辞退他们,劳动者申请仲裁后,仲裁委裁决甲公司支付工资及赔偿金,甲公司却以“与劳动者无劳动关系”为由向法院起诉。

  考虑到劳动者经济压力大,龚继坚立即启动“诉裁调”联动机制,邀请寿宁县劳动仲裁委、总工会、工业园区管委会组成调解专班,当天下午就将双方约到调解室。为打破双方僵局,调解专班发挥各自专业优势,采用“背靠背”调解法:一边向企业释明同类案件的判决案例和企业社会责任;一边为劳动者计算诉讼周期和时间成本,提出“先行支付50%工资缓解燃眉之急,剩余部分分期履行”的方案。经过3个小时的调解,企业终于松口。龚继坚趁热打铁:“为了保障执行,我们可以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这样你们若逾期,劳动者可以直接申请强制执行。”

寿宁法院:守护万家灯火 绘就山城和谐法治图景

  这起劳动争议的快速化解,正是寿宁法院“法官+N”多元联动机制的生动实践。寿宁法院通过将司法力量嵌入“县、乡、村、网格”四级联动治理体系,联合信访、人社、住建、公安、妇联等12个职能部门构建诉非联动网络,用公开透明的沟通机制化解信任危机。同时,该法院建立重点领域(如物业、劳动争议)风险预警机制,提前介入化解群体性矛盾,真正让矛盾在“家门口”得到有效分流。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塞内加尔总理松科

  • 云南虎跳峡:夏日旅游热度攀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6月24日,“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在黑龙江省东宁市、河南省濮阳市等地举行。“源网荷储”应急供电中,国家电网运用新技术、设备,实现小型水电站“黑启动”“光伏+储能”协同供电,保障重点区域电力供应。
2025-06-25 09:24
研究团队通过发育表达分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在甜菜孢囊线虫早期寄生阶段鉴定出两个关键分泌效应蛋白——Hs28B03和Hs8H07。该研究首次发现,植物寄生线虫会“劫持”植物细胞的“垃圾处理系统”——泛素化系统来摧毁免疫。
2025-06-25 09:23
24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杨作仁研究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柳小庆研究员,合作创制了可生产虾青素的工程棉花。
2025-06-25 09:22
“智慧光源大脑”是国内首个同步辐射人工智能数据解析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同步辐射实验产生的海量复杂数据。
2025-06-24 09:4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半年,近日,有媒体采访多位科研人员,梳理新科普法落实效果。受访的多位科研人员表示,新科普法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5-06-24 04:50
6月初,依托东南大学共建的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6G广域低空覆盖的无蜂窝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赋能低空经济、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有望催生千亿级产业链,助力南京打造“6G之城”。这是东南大学勇挑硬核科技创新大梁,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5-06-24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