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发布 鼓励数据处理者勤勉尽责加强安全保护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发布 鼓励数据处理者勤勉尽责加强安全保护

来源:法治日报2025-05-16 09:34

  □ 本报记者 李立娟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6月30日起施行。

  《办法》旨在落实数据安全法,进一步夯实数据安全的法治基础,指导督促金融从业机构依法依规开展涉及货币信贷、宏观审慎、跨境人民币、银行间市场、金融业综合统计、支付清算、人民币发行流通、经理国库、征信和信用评级、反洗钱等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处理活动。

  督促合规开展数据处理活动

  2022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要求,强化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把安全贯穿数据供给、流通、使用全过程,划定监管底线和红线;加强数据分类分级管理。

  数据安全法同样明确工业、电信、交通、金融、自然资源、卫生健康、教育、科技等主管部门承担本行业、本领域数据安全监管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全面衔接数据安全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细化明确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合规底线要求,督促指导相关数据处理者合规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保障个人、组织合法权益。”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办法》所称数据处理者,指金融机构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或者认定的其他机构。

  从适用范围看,“《办法》严格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据安全管理的分工原则,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职责等,适用范围聚焦于金融机构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或者认定的其他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的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相关处理活动。”上述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在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盈科全球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中心主任王俊林看来,《办法》不仅关注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环节,还涵盖了数据的传输、共享、销毁等全流程环节,形成了完整的数据安全管理闭环,有助于金融机构更精准地识别和保护关键数据,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此外,《办法》要求金融机构根据技术发展和业务变化,动态调整数据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的持续有效,以便及时应对金融领域新的数据安全威胁和挑战,保持在数据安全管理方面的前瞻性和适应性。”王俊林说。

  提出安全要求细化法律责任

  《办法》共七章五十六条,分别在业务数据分类分级与总体要求、全流程业务数据安全管理要求、全流程业务数据安全技术要求、业务数据安全风险与事件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细化规定。

  《办法》对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和数据处理者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置作出规定。

  例如,《办法》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发现数据处理者的业务数据处理活动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时,可以对其进行约谈和要求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业务数据处理活动线索时,可以要求数据处理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按照职责可以对数据处理者与业务数据相关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必要时可以与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联合实施执法检查。

  上述负责人表示,《办法》既提出数据处理者原则上应当履行的安全保护义务,又明确例外情形下豁免相关义务的措施,相关措施要求不影响正常办理金融业务。明确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鼓励数据处理者勤勉尽责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支持数据处理者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安全风险情报和协助及时发现重大数据安全风险隐患,有利于协同加强数据安全保障。

  例如,《办法》明确数据处理者发生业务数据安全事件造成危害后果,如能证明本机构已按照规定采取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的,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数据处理者积极提供数据安全风险情报,协助及时发现重大业务数据安全风险的,应当对其未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但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行为,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加强配合凝聚行业监管合力

  “《办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完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协同监管机制’精神,明确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有规定的,还应当依法遵守;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与其他有关主管部门间的数据安全监督管理协作配合、信息沟通,必要时可以与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联合实施执法检查,凝聚行业监管合力。”上述负责人说。

  《办法》明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与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相关的处理活动及其安全监督管理,适用《办法》。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有规定的,还应当依法遵守其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发现数据处理者的业务数据处理活动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时,可以对其进行约谈和要求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业务数据处理活动线索时,可以要求数据处理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

  王俊林认为,《办法》强调中国人民银行与其他主管部门之间的跨部门协作,不仅包括信息共享,还可能涉及联合执法检查,以确保监管的有效性和全面性;要求各监管部门之间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共享数据安全问题和监管动态,避免监管空白和重复监管。这一合力监管机制提升了监管效能,增强监管的权威性,为促进数据安全生态建设提供保障。

  上述负责人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强政策宣传,指导金融从业机构更准确地理解把握《办法》条款内容;完善标准指引,做好配套数据安全相关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规范行政执法,督促相关数据处理者坚守合规底线;强化信息共享利用,逐步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监测预警机制。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