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躲避冰雹在桥下私自停车是否违法?如何正确避险?专家解答
首页> 法治频道> 原创策划 > 正文

为躲避冰雹在桥下私自停车是否违法?如何正确避险?专家解答

来源:光明网2025-05-14 17:30

  光明网记者 孙满桃 见习记者 刁慈

  5月13日晚,北京迎来了一场较强烈的冰雹天气过程,不少车辆因此受损。在网友发布的多条视频中,有部分行驶在路上的车辆为躲避冰雹,违停在桥下避险,导致后方拥堵严重,引发网友热议。

  有部分网友认为,此行为属于故意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影响别人正常行驶,对此行为应予以谴责。但也有网友认为,此举属于正常避险,如果下冰雹时硬开,行驶中车玻璃被砸破,造成交通意外的可能性非常高。

  一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道路中央停车违反相关的禁停交通规则,车主属于“紧急避险”,行政责任可以免除,但还是需要支付适当的经济补偿。

  另一位受访专家认为,自然灾害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0条“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即“不可抗力”;自然人针对突发性“不可抗力”事件采取的避险行为,属于“紧急避险”。据此界定,冰雹属于突发的自然灾害,是不可抗力的事件,而驾驶者为避免车辆即时受损,选择桥下停车是“不得已”的避险行为,只要不超过合理限度,属于紧急避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林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23)》第63条禁止机动车在“设有禁停标志、标线的路段”以及“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米以内的路段”停车,第82条禁止“非紧急情况在应急车道行驶或者停车”,为躲避冰雹在桥下私自停车可能违反上述规则。此外,《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还就“造成交通严重阻塞”的行为施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驾驶者如果存在“非法拦截”“不听劝阻”等情形,需承担法律责任。

  那么,车主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停车避险?有专家认为,如果冰雹很小,仅仅会对车辆造成轻微损伤,则不可采用违规方式避险;如果冰雹大到足以影响行车安全,那么在保证自身和他人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采用紧急避险的方式。“这里存在比例原则的适用问题。”受访专家表示。

  行车中遇到冰雹,如何正确避险?唐林垚指出,民法典第182条虽允许紧急避险人就“自然原因引起的”危害采取合理措施,但“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时仍然需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就搜寻避险区域而言,驾驶者应优先选择地下车库、加油站雨棚、服务区等封闭区域;当避之不及,不得已选择在桥下避险时,也应尽量避免造成交通阻塞或造成其他伤害。

  对于行进中的车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2条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23)》第46条、58条、81条规定了恶劣气象条件下机动车“限速”“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保持距离”“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等法定避险义务。

  针对因冰雹造成的车辆受损,如何申请保险理赔问题,专家建议,自2020 年9月车险综合改革后,车损险覆盖了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被保险机动车的直接损失,冰雹属于自然灾害,在责任范围内。对于投保车损险的驾驶者,应尽可能在48小时内联系保险公司,按要求提供车辆受损照片、冰雹残留物及地标,并留存气象证明(如气象局通报)。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