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讯 记者唐荣 李文茜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审结首宗个人“执转破”案件。该案探索了强制执行程序与个人破产制度相衔接的创新路径,为个人破产制度改革试点提供新思路和新样本。
2017年以来,林某因投资失败及为其母亲治病,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逐步陷入债务困境。截至林某参加个人破产申请前辅导之日,其债务总额达140余万元,因短期内无力清偿全部债务,其被多家银行起诉并申请强制执行,名下银行账户被冻结,工资收入被扣划,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林某的故事并非个例,像他这样因生活消费、生产经营或家庭变故陷入债务困境的人不在少数。”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这类案件往往因被执行人的经济状况陷入“执行难”僵局,出现“债务人无力偿债、债权人难以受偿”的情况,即使申请强制执行也收效甚微。
为打破僵局,实现“执行不能”与个人破产程序的有效衔接,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与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开展个人“执转破”工作试点,为执行程序中“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搭建法治化的债务纾困通道。
2024年11月,林某参加了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组织的个人破产申请前辅导服务。在申请前辅导过程中,工作人员积极为林某提供个人破产政策咨询,解答林某关于个人破产制度的疑惑。林某表示,其具有稳定收入来源和较为可观的预期收入,愿意尽最大努力偿还债务,希望债权人能够给予一定的谅解和宽限。
工作人员帮助林某全面梳理了债权债务关系,并评估其收入支出及财产状况,在保留必要生活支出的前提下,指导林某初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重整计划,以最大限度偿还债务。
在申请前辅导过程中,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认为,林某虽然背负多个执行案件,但仍有稳定可预期收入,且偿债态度积极,便与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沟通,探索个人“执转破”的可行性,推动深圳市中院启动个人“执转破”程序。
2024年底,林某向深圳市中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将执行案件移送个人破产申请审查。深圳市中院经征询申请执行人意见并依照《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有关规定,裁定受理了林某个人破产重整申请,并于2025年2月裁定批准林某重整计划,对林某的债务总额进行了适度调整。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规定,林某将在市破产管理署、破产管理人的监督指导下执行重整计划,每月申报收入、支出及债务清偿等个人破产信息。
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案是首次验证“执破融合”机制在个人破产领域的可行性,助力解决执行难题,节省司法资源。同时,创新政府部门与破产程序衔接的工作模式,积极发挥破产事务管理机构在个人“执转破”案件中的发现和指引作用,探索出兼顾各方利益的债务解决方案,助力个人债务纠纷化解更加高效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