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30名同志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授予30个青年集体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授予677名同志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其中
宁德中院执行局副局长兰子君
获评“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
这是兰子君获评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先进个人、福建省先进工作者、宁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上兵伐谋。自参与执行工作以来,兰子君始终奋战在“解决执行难”的最前沿,注重从顶层设计解决长期困扰执行一线的难题,并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法院推广普及。
“执行不仅要严打拒执,也要体现出司法温度。‘办理典型一案,促进解决一片’才是最高的效率和工作导向,也是我的目标所在。”兰子君说。
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宁德中院,提及兰子君,同事们都竖起大拇指:“他可是我们执行局出了名的工作狂和创新能手,特别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许多困扰实践的疑难问题都被他一一研究破解,被法院系统誉为有理论、有实践、有担当、有成就的福建执行‘四小龙’之一。”
当记者见到这位“执行达人”时,他正和当事人沟通案件。经过1个多小时的梳理,兰子君对当事人的担心和疑问一一解答,并提出建议。“非常感谢您,我们这个案件已历时10多年,多亏您的建议我们才挽回了800万元损失。这次来是想请教您,下一步该如何处理?”当事人感谢道。
据兰子君介绍,该案属陈年旧案,被执行人是一家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公司被吊销执照,早已人去楼空,从表象上看确实无财产可执行了,“但当事人并不是来法院走程序的。我们要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分析研判找到案件背后的东西。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公司股东可能存在抽逃出资的情形,这时候通过追加被执行人的程序,让抽逃出资的股东承担责任,是该案顺利执行的关键一步。但是,是否意味着案件就此结束了?显然不是!通过追加诉讼,我们发现被执行企业可能对外还有隐藏的资产,可以尝试通过执转破的方式,充分发挥破产的制度优势进一步深挖企业潜在的资产”。
“这个思路非常好,我们听您的!”当事人连声道谢。“兰法官人非常好,业务非常精,我们这个案件多亏了他。”离开之前,当事人还不忘和记者说道。
守牢执行底线,将“纸上权利”变成“真金白银”。2016年以来,兰子君累计参与办理各类执行案件1600余件,到位金额约10亿元。
2022年,他借鉴公益诉讼的理念提出府院“联合共益执破”机制,于2024年8月被写入宁德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决定,推动政府部门、法院、企业、破产管理人“共同参战”执行与破产工作,推进困境企业重生和“僵尸企业”、法院执行积案“终本出清”,有效解决一批时间跨度长、牵涉范围广、处理难度大的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其经办的某房地产有限公司破产一案,就通过该项机制联合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15家单位进行强制清场,妥善腾退违规占用烂尾楼的40余家商铺,有效破解管理人无法接管财产、破产程序无法推进的难题,让中心城区烂尾近20年的商业广场项目重回正轨。
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累计移送破产审查651件,破产立案613件,同比增加2615%,企业失信数从峰值2206家减少至533家,下降75.8%,该机制被最高人民法院、省委办公厅、省委改革办、省营商办等专刊推广,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案例。2025年2月,有关经验在全国法院执破融合工作现场会上作专题交流。
从“要我履行”到“我要履行”
2019年8月,宁德中院判令某地方政府赔偿柯某某8000元,但相关政府并未及时履行,直到一年半后经法院强制执行才履行到位。
“仅仅8000元的欠款,为何具有履行能力的党政机关未能及时履行?”透过个案,兰子君陷入沉思。经过调研,发现实践中约60%-70%的案件存在类似问题。“涉党政机关执行难,源于部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缺乏法治意识、在案件判决后负责人缺位等问题,也和缺乏精准考核问责举措息息相关。”兰子君说。
要从根源上推动党政机关带头履行判决,就必须让制度长出“钢牙利齿”。在院党组和执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宁德中院首创“党政机关零强制执行”理念,由兰子君具体牵头负责。他起草了全国首份地方党委关于构建党政机关“零强制执行”的规范性文件,将党政机关拒不自动履行的情形列入营商综治文明绩效等考核指标体系,并创新性提出将以往注重后端考核党政机关在执行程序“是否纳入失信名单”改为前端考核审判和执行环节“是否自动履行、是否被强制执行”。简而言之,就是要实现从“要我履行”到“我要履行”的转变。
2022年5月,宁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出台《宁德市关于构建党政机关“零强制执行”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积极支持人民法院破解涉党政机关案件执行难问题,各地党委一把手更是多次要求党政机关带头做履行生效裁判的表率!
一组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宁德辖区党政机关至今无一件案件被强制执行,并率先在全省实现此类案件“清零”目标。该经验做法先后得到最高法院、福建省委主要领导的多次批示肯定,全国、全省法院推广,2024年3月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小智治事 大智治制”
在司法实践中,一些被执行人有着强烈的履行意愿,但确实因无能力一次性履行还款义务而被列入失信名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生活。为此,2019年底,兰子君牵头制定了《关于在全市法院实行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激励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和一系列推动自动履行正向激励的措施。“信用修复并不是对被执行人放宽惩戒标准,而是激励被执行人主动履责。”兰子君说。
2019年,周宁某林业公司因连带担保被判决应连带偿还福建省某公司本金及利息共计3000多万元。由于上了失信名单,公司在许多商业合作上频遭客户质疑,也在法定代表人出行、公司贷款、投资以及享受政府政策扶持和补贴方面受到很大限制。信用修复激励的出台,让企业重新获得生机,2020年实现“造血再生”,避免企业因连带担保等因素造成停工停产。
该机制试运行以来,已在全市范围对7000余名被执行人进行了信用修复,促进了4000余人履行还款义务,累计金额近4亿元,有关做法于2020年5月写入最高法院工作报告,实现宁德历史性突破。
2018年以来,兰子君先后沟通协调有关部门拓宽不动产、出入境、公积金等“点对点”查控系统覆盖范围和“不见面”办理工作机制,打通宁德执行工作信息化建设短板,大幅提升执行工作效率。此外,还推动出台16项改革举措,如针对执行工作中存在的执行权高度集中、立审执协调不畅、财产刑判项不明、案款发放效率不高等问题,推动狠抓123、紧盯612暨分段集约改革、立审执协调运行、财产刑判项解答、案款“不见面”发放等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一系列“小创新,大便民”的惠民举措,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相关做法先后被推广到其他地区学习借鉴。
“让天下无赖,让交易无忧,让社会诚信,让法治有力,让执行不再难。”这是兰子君的梦想和不懈追求。作为新时代执行队伍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代表,兰子君始终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开创法院执行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