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情感链接、“专家”人设、红包噱头—— 直播间“坑老套路”瞄准银发族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情感链接、“专家”人设、红包噱头—— 直播间“坑老套路”瞄准银发族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5-04-08 10:19

  养生课直播群截图。受访者供图

  当下,部分主播打着“养生课”“专家义诊”的幌子,诱导老年人落入消费陷阱。治理老年人直播间购物乱象,为银发族筑起防诈“数字防火墙”,既关乎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更是完善和规范银发消费市场体系、助力“银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

  “我的房间简直成了快递仓库。”陕西某高校大二学生赵飞说起家里堆满快递的情形颇感无奈,书桌、书柜堆满快递盒,衣柜下层、床头柜旁也都是。“主要是护肤品、日用品、食品。保健洗发水、养生牙膏,名目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原来,赵飞65岁的奶奶迷上了直播购物,“去年她在直播间购买各种物品花了1万多元”。赵飞仔细查看发现,很多商品价格贵,质量堪忧。

  赵飞奶奶的经历并非个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以“直播间”“购物”“老人”为关键词搜索发现,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求助如何“戒断老人直播购物瘾”。记者了解到,不少老人沉迷直播间购物,花费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购买的商品中,有些是“三无”产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产品——编者注)。

  治理老年人直播间购物乱象,营造安全的网络购物环境,既关乎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更是助力“银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爷爷躺在病房里,仍在看直播购物

  赵飞奶奶常看的直播间,曾推销一款号称能让头发“迅速变黑”的保健品。“我跟她说这肯定是假的,怎么可能有这种东西。可她坚持说,主播是大公司老板,不会骗人。”劝不住奶奶,赵飞在奶奶的手机中拉黑了主播,“但这些主播开播后,她还是能找到,根本防不住”。

  一位老人沉迷直播间购物,房间堆满快递盒。AI人机协同生成

  毕业于北京某高校的博士孙阳说,她的妈妈也痴迷直播间购物。起初她并未察觉,直到有一天,妈妈让她帮忙退货,她才发现异常,“账号里订单多得离谱,饰品、床上用品、食品、药品,甚至保险都有”。孙阳查看了部分商品,“很少能查到厂家信息,好多都是‘三无’产品”。

  令孙阳吃惊的是一条标价2000多元的“金项链”。“妈妈说这是‘999足金’,2000多元怎么可能买到一条足金项链?”孙阳疑惑地点开商品详情页面,在图片最下方看到一行小字,“原来只有小吊坠是金的,重量1克多,项链是银的,根本不值2000元。妈妈不会想到去看商品详情,也不会留意最下面的小字。更气人的是,大多数商品卖完就下架,连商品详情都看不到。”后来,孙阳时常登录妈妈的账号退货,“前前后后退了136单,金额超1.8万元”。

  75岁的李秀芬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她将直播视为与外面世界接触的途径。她和老伴在农村生活,老伴瘫痪在床,自己患有糖尿病。通过刷短视频,她接触到一位养生“专家”,添加微信后,每晚都看养生课视频和直播。直播里经常推荐一些治疗糖尿病的保健品,让她很心动。

  在江西读研一的刘鹏今年过年回家时发现,爷爷成了直播间的忠实消费者,该直播间还有线下活动。爷爷每天点开微信群里的链接看直播,全部看完能领3张兑换券,凭券可去线下门店换鸡蛋。

  “兑换券通常在直播开始、中间、结尾3个时段发放,要领到券得全看完。”刘鹏出示的群聊截图显示,这个名为“富民路店长服务(2群)”的群有105名成员,群聊十分活跃。管理员不时发布“坚持看播,福利多多”“山核桃油券继续发放”“还可到店领取6.8元现金红包”等信息。开播前,管理员会发红包,标注开播时间。

  刘鹏爷爷不仅领券,还购买了大量商品。爷爷有记账习惯,账本上列着洗面奶、虫草、五常大米、泡脚药等物品以及购买日期、价格,“前前后后花了两万多元”。

  刘鹏爷爷还关注另一个群里的养生课直播,“直播后有答题环节,答对能领几毛钱。听直播课时,爷爷会认真做笔记,为了多领点钱,会用多部手机一起答题。他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赚点是点。”

  一到晚上,爷爷就忙得不可开交,戴着老花镜,在孩子们给他的几部手机间来回操作。

  正月初六,刘爷爷因心脏不舒服住院。医院里没有Wi-Fi,家人给爷爷办了流量卡。没想到,爷爷在病房里看起了直播,还给家人打电话,“直播开始了,你们快去看,群里有红包。”刘鹏说起来啼笑皆非。

  “困”在直播间的老人,不信家人信主播

  面对沉迷购物直播的爷爷,刘鹏多次劝阻没有效果。她告诉爷爷,“要真的是好东西,不可能只在这个直播间卖,我在网上根本查不到”。可爷爷有自己的想法,“他说我不懂,这是厂家直销。还说直播间有五六十万观众,这么多人怎么可能上当受骗”。

  3月2日晚7点,某直播间里,一名“专家”正在售卖68元按摩课程,号称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网络截图

  正月初八,还在住院的爷爷突然被踢出“富民路店长服务(2群)”,常去领鸡蛋的线下门店也关了,令他深受打击。“人都跑了,什么都没了。”爷爷在账本里写下这样一句话。

  90后吴倩的父亲喜欢在直播间买高价手串,吴倩在购物网站上搜到类似手串,单价不过一二十元,“可他认为我发的和他买的不一样。”吴倩说,父亲还会买标注原价几千元、现价一两百元的包,坚信是正品。

  2022年下半年,忙着写博士毕业论文的孙阳常收到妈妈的信息,“主播说这东西好,价格也合适,你要不要?”通常这时妈妈已经下了单,因为主播说“数量有限,得抢”。孙阳告诉她,“根本不用抢,主播每次都说限量,实际上随时都能下单”。可无论怎么劝,妈妈就是不信。孙阳的姐姐因为这事儿和妈妈争吵过,“妈妈说,我自己挣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面对痴迷直播购物的妈妈,孙阳深感无奈。

  推送养生课、发红包为的是让老人“离不开你”

  老年人如何一步步深陷直播购物难以自拔?多名受访者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主播会“手把手”教老人绑定银行卡或移动支付,添加收货地址并下单。

  一个养生课直播群里,群主发布直播课链接,邀请群成员点击观看。网络截图

  赵飞说,奶奶一开始不会买东西,主播耐心教她点击某些图片,完成下单。

  在一段主播教老人下单的视频中,主播反复叮嘱,“把手放在右下角小黄车上”。另一名主播告诉看视频的老人,“付款免息分期,要让孩子给你下载软件”。

  在老人们热衷的直播中,养生课直播颇受欢迎。在短视频平台检索“养生课直播”,即可进入相关直播间。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进入一个养生课直播间,主播在教47位观众“手指安眠操”。其间,主播不断引导大家添加老师微信。“如果想了解更多养生知识,点击屏幕下面的‘小铃铛’。”这名主播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点击了“小铃铛”,弹出“领取VIP学习资格”页面,下方是“添加助教老师微信”按钮,点击后即跳转到微信添加好友页面。

  添加微信好友后,“助教老师”发来视频链接和一段32秒语音:“您领取了小偏方课程,下周二早上7点上课,我会发上课链接提醒您。现在点击我发的学习入口,听预习课,一分钟左右,听完可领小奖励。”记者又添加了几位“老师”微信,发现做法大同小异。所谓“小奖励”就是几毛钱,看完预习课和45分钟左右正式课,答对一道选择题就能领取。

  某养生群群主告诉记者,之所以要添加老人微信,一是为了提高用户黏性,通过推送养生课视频、发红包让老人“离不开你”;二是为了销售药品,“养生课前9天没有推销环节,纯科普,等用户习惯了、信任你了,开始卖药,主要是OTC药(非处方药)”。

  所谓免费养生课,其实只是诱饵,就是为了后期捆绑销售高价药品或服务。该群主介绍,9天养生课后,一个销售平均能完成3000元的销售额。药品从药厂直接发货,货到付款,“只要开封,就不能退”。

  “这些养生课视频是药厂和代理商发来的。”这位群主说,销售会将视频一对一发给老人。药厂和代理商会提供用户观看查询系统,“谁看了、谁答题了,我都知道。”他说。

  一名“助教老师”告诉记者,他的日常工作是一对一发链接给老人。他说,有的公司会建群,“但很容易出事,群不好管理”,一对一发链接能第一时间获得老人反馈,如果老人反馈积极,“马上安排购物环节,不一定非得等免费养生课结束”。

  对于养生课里的专家,前述群主信誓旦旦,“都是医院出来的”。有些专家号称曾在“中国骨病康复协会”“国家高科技健康产业委员会”等机构任职。记者在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查询,发现这些组织并未在民政部门登记。在直播过程中,如果不购买产品,屏幕中部会一直弹出抢购链接,即使关掉,很快又会出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直播间诱导老年人高额消费等“坑老”乱象,多位代表委员提出系统性治理建议,强调法律完善、技术防控与社会共治联动,为老年人构筑反诈防线。

  全国人大代表齐秀敏建议,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设“诱导性消费欺诈”专章,明确从重处罚;多部门协同,用信息化手段互通线索;形成联合执法机制,简化举报流程;关怀老年人精神世界,满足其情感需求,开展公益课程普及防诈知识。全国政协委员钟瑛呼吁对涉嫌直播购物的欺诈行为,加大常态化治理力度,从立法、技术、宣传等方面构建“不敢骗、不能骗、骗不成”的防线,切实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与晚年尊严。

  记者从公开渠道获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表示,今年将制定出台直播电商监管办法,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有效规范直播交易行为。

  (应受访者要求,赵飞、孙阳、刘鹏、吴倩、李秀芬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雷 记者 金卓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08日 07版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主席在阿斯塔纳的精彩瞬间

  • 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作主旨发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6月16日,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细胞》发表论文,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丁果说:“这为稳定的生殖分工奠定了基础,促成了蚂蚁从独居物种演化成社会性群体物种。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6月14日,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内,经重水堆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经检测,该批钇-90玻璃微球比活度等参数满足设计需求。
2025-06-16 09:50
新农人之“新”,不仅是身份上的“新来”之意,更在于他们的技能、理念、思维之新。
2025-06-16 09:49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