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春日复苏,爱与希望如暖阳在西城区蔓延。4月2日,在驻京部队某医院,经过6个小时采集, 来自北京西城一名95后派出所民警小刘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一名素未谋面的患者点亮了重生的希望,完成了一场“生命接力”。这也是北京市红十字会第735例、西城区红十字会第3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七年等待 生命应答
自2017年自愿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后,小刘便将希望的种子埋进生命里,静静等待匹配佳音。直至2024年8月,经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检索,他与一名患者初步配型相合,并于今年2月确认配型成功。在严格体检确认身体状况良好、符合捐献条件后,小刘满心坚定,积极准备着这场特殊的“救助之行”,在患者的最佳移植期助力其再次点燃生命的火种。
捐献前期,为了能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造血干细胞,小刘严格遵循健康指导:保持良好生活作息,饮食清淡健康,保证充足睡眠,以最佳身体状态迎接捐献时刻。
特殊的“执勤日”
在正式捐献前的3月29日,小刘按规范流程接受皮下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西城区第27例捐献者小涛作为志愿者到场陪伴,他以"过来人"身份现场指导小刘放松呼吸,让这场生命火炬的传递更添温度。
4月2日,在采集室内,医护人员全神贯注地操作着设备,西城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代表贴心陪伴在小刘身旁,密切关注捐献的每一个环节。小刘躺在病床上,眼神中满是从容与坚毅,他清楚自己的这份付出,将为远方的患者带来重生可能。
“凡人善举”,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小刘日常工作便是守护西城百姓的平安,此次捐献则是他在生活中用另一种方式诠释“责任与担当”,用自己的力量实现对百姓安全和生命的双重守护。
爱心接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捐献现场,一位熟悉的身影始终守候——西城区第3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小鹏。此次他以志愿者身份再次来到采集室,这位曾经的"生命火炬手"用亲身经历为小刘传递温暖。 两位捐献者无声的接力,这场爱心长跑,始终有人稳稳擎着火炬。
当天,区领导王中峰带队探望了刚刚结束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小刘。慰问现场,王中峰等人关切询问其身体状况与捐献过程,高度赞扬其“以生命守护生命”的无私精神,为他颁发了志愿捐献证书,送上慰问品,并代表患者及家属表达了对他的诚挚感谢。
西城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刘的善举展现了公安民警的责任情怀,也让我们看到平凡人身上不平凡的光辉。他的选择,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深刻践行。”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一项关乎生命的公益事业,每一例成功配对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努力。目前,我国仍有大量血液病患者亟待配型救援。每一份爱心的注入,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延续的关键力量。小刘的行动是公益力量的生动写照,将激励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列,让生命的奇迹在爱与奉献中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