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给流浪猫社区“安家”会带来多少问题?智能猫屋现状调查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给流浪猫社区“安家”会带来多少问题?智能猫屋现状调查

来源:法治日报2025-04-07 09:33

  

漫画/高岳

  本报记者 赵 丽

  本报实习生 张雅婷

  在上海某小区内一条昏暗的小道上,右侧车棚背后的灌木丛里散发着亮光,五六只流浪猫居住在这里,它们的家是一个浅绿色和空调外机大小相近的“箱子”,里面放有水和食物,箱体印有“本设备为智能猫屋,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实时画面,做到随时随地云吸猫、按需云投喂”的字样。

  这就是近期社交平台上网友们讨论火热的智能猫屋。

  《法治日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上海、天津、江苏南京、广东广州等十几座城市都出现了用来管理流浪猫的智能猫屋。用户可以在平台的直播间实时观看各地猫咪的情况,也可以注册账号并充值给猫咪“云投喂”猫粮,还能成为志愿者亲自打扫猫屋、照顾小猫。

  然而,记者发现,智能猫屋在现实中却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用户投喂的猫粮比正常猫粮价格要高许多、“云投喂”后猫粮堆积存在卫生隐患、小区是否能安置智能猫屋存在争议等。

  投喂猫粮价格虚高

  存在安全卫生隐患

  记者注意到,不少智能猫屋都有“云投喂”功能,可以实时观看流浪猫的进食状态,发现它们“缺粮”时马上便可点击“投喂”,流浪猫在另一端的食盆就可以吃到掉落的猫粮。

  记者查看了8个品牌智能猫屋的“云投喂”平台,发现不同平台的收费标准不一。

  某“云投喂”平台有多种购买虚拟币的方式,比如用1.99元可以购买32个虚拟币、39.99元购买770个虚拟币等。同时还可以购买8.8元的月卡,这样买猫粮会更便宜。1个虚拟币约可购买1克猫粮,按该平台整体的充值方式换算下来,相当于购买一斤猫粮的价格区间约为16元到31元。

  有的“云投喂”平台则费用更高,1元可购买10个虚拟币、10元可购买100个虚拟币,以此类推,购买一斤猫粮需花费50元。

  据了解,如果按照市场上的价格购买猫粮,这些价格往往能购买到更高品质的猫粮。因此,在获得广泛关注的同时,智能猫屋也被不少网友怀疑其“割韭菜”。

  除了猫粮价格虚高,记者发现,一些智能猫屋还存在猫粮堆积的情况,有的猫屋中猫粮出现了虫子、霉菌等异物,散发出酸臭味,已经变质;还有些猫屋里杂乱不堪,存在卫生隐患。

  某“云投喂”平台志愿者李妍(化名)在广东深圳定居,已经给流浪猫喂猫粮和清洁智能猫屋一年多了。她向记者介绍,从她的工作经验来看,当有人发现设备卡粮或故障时,可能无法及时联系到负责的工作人员。因为不同功能由不同的业务部门负责,各部门之间联系较少。即便用户辗转联系到某个业务人员,也可能会被告知不在其业务范围内,此时就需要再次尝试联系其他工作人员。

  “正因为整个上报问题的过程烦琐且耗时长,才经常会有猫粮堆积、无人清扫的情况出现。”李妍说。

  上海某高校动保组织负责人徐淼(化名)表示,“云投喂”猫屋还存在其他问题:“一是卫生问题,如果猫屋没有及时得到清理,流浪猫聚集后可能带来异味和传染病;二是安全问题,一些投喂设备会亮灯,还能在平台上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测周围动态,因此猫屋位置很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发现,如虐猫人士,会给流浪猫的生存带来威胁;三是管理问题,猫屋如果没有放到合适的地方,可能会给该区域的学生或居民生活带来影响。”

  缺少工具资金支持

  可能影响救助工作

  在上海生活的某“云投喂”平台志愿者小婕(化名)说,在“×猫”上申请成为志愿者的流程并不复杂。网友投喂克数达到10克以上,并完成实名认证,就能达到申请标准;继续填写个人资料和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即可提交申请,等待工作人员的审核。

  小婕说,志愿者们除了承担猫屋清洁和换水、标记猫屋、异动沟通等事项,还可以独立承担猫屋的维护责任,配合救助生病的流浪猫、给未绝育的猫做TNR等。

  据业内人士介绍,TNR的全称是Trap Neuter Return,即“捕捉、绝育、放归”,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最人道、有效控制流浪猫数量的方法。

  “志愿者在‘×猫’平台上可以建立猫咪档案,标记流浪猫的性别和绝育情况,能通过平台发起TNR助力心愿,邀请网友众筹绝育费用,还有机会抢到免费绝育名额、申请绝育补贴券。平台还研发了捕猫设备,非常便捷。”李妍说。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平台并未发挥太大的作用。“抓捕和绝育是TNR的重要环节,但抓捕和绝育基本由志愿者完成,很多人缺少抓捕工具,同时绝育补贴券的数量有限,大多数绝育还是靠志愿者‘为爱发电’。”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智能猫屋安装后还可能影响TNR工作的开展。

  徐淼说,包括自己学校在内的许多高校动保组织,并不支持具有“云投喂”功能的智能猫屋进校。

  “流浪动物救助是一件非营利性质的活动,带有商业营利性质的平台进入校园,会影响我们的救助工作。比如智能猫屋喂饱了未绝育的流浪猫,猫咪便不会轻易被诱捕,可能给后期的TNR工作带来干扰。”徐淼说。

  私自安装引发争议

  平台性质界限模糊

  在一些城市的12345便民服务平台,记者看到上面有不少居民反映智能猫屋进小区的问题,比如“智能猫屋摆放至小区后,造成小区内大量流浪猫聚集,引发环境异味及噪声扰民等问题。希望能及时帮助移除智能猫屋,消除居民的不安与担忧”。

  记者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发现,若猫屋安放前未征得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的同意,私自安放属于违法行为。

  实践中,智能猫屋的安装流程是什么?是否存在私自安装智能猫屋的情况?

  记者尝试在“×猫”平台申请猫屋。首先需要填写联系方式和投放地址等,其次告知投放位置的猫咪情况,然后回答6个问题进入“补充资料”的环节。在“补充资料”阶段,记者上传了流浪猫照片和猫屋准备安放位置的照片。

  申请过程中,虽然平台建议记者征得物业公司和邻居同意后,再将猫屋安放在远离车棚和居民窗户的位置,但记者只是提交了部分模糊信息,平台方就在没有求证用户申请内容是否属实的情况下,便进入了预约安装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申请过程中填写的投放地址,正是文中开头提到的上海市某小区。该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明确向记者表示:“小区内不允许安放此款猫屋,住房公约中也提到过相关规则。”但记者看到,该小区目前已经有三个同款智能猫屋。

  陈豪(化名)是安徽人,一直以来非常关注流浪猫救助的相关话题,曾自费为两只流浪猫做过TNR,还为3只流浪猫找到过领养人。他认为,现在智能猫屋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要归咎到管理层面。

  “如果因为智能猫屋导致流浪猫聚集给业主造成损失,那么业主如何维护个人利益呢?向谁追责,是猫屋的申请者、实际的管理者,还是整个平台?”陈豪说,此类平台到底是公益性质还是商业性质,界限模糊不清,“背后的企业如何运作资金、如何分配收入、和哪些组织开展了合作,都是值得考虑的事情”。

  对于收益问题,某智能猫屋平台的客服是这样回复的:“平时救助人自己投喂是没有收益的,但通过平台和设备便能获得收益。一开始,收益的60%是给救助人的,等到投喂网友达100人后,平台会给救助人70%的分成,剩余的30%平台自留。平台的收益用来承担设备费用、猫屋自带网络费用等。只有让平台运行下去,才能帮助到更多的救助人。设备是平台免费提供给救助人使用的,但需要到付运费。”

  已经从事流浪猫救助工作超过20年、目前在辽宁锦州组建了一支200多人参与的民间志愿者团队的孔天舒说:“平台有盈利才能保障正常良性运营下去,据我接触来看,目前为止没有纯公益性的投喂平台。尽管这些平台是商业行为,但也确实在流浪动物的福利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果单靠每个救助人自己的能力来支撑流浪猫救助,很容易捉襟见肘。”

  她说:“在户外环境下,单纯的投喂很容易导致无序繁殖的问题,甚至还可能加深社区居民、救助人和流浪猫之间的矛盾。因此,智能猫屋安装前一定要妥善选址,安装后一定要科学喂养,并注意投喂频次,这样才能正确使用猫屋,实现其价值。”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主席在阿斯塔纳的精彩瞬间

  • 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作主旨发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6月16日,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细胞》发表论文,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丁果说:“这为稳定的生殖分工奠定了基础,促成了蚂蚁从独居物种演化成社会性群体物种。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6月14日,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内,经重水堆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经检测,该批钇-90玻璃微球比活度等参数满足设计需求。
2025-06-16 09:50
新农人之“新”,不仅是身份上的“新来”之意,更在于他们的技能、理念、思维之新。
2025-06-16 09:49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