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修订后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具虚假、不实检验检测报告将面临更严厉惩处。
检验检测机构在服务市场监管、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检验检测结果是否真实准确,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然而在现实中,部分检验检测机构受高额利益诱惑,罔顾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采用各种手段造假。为不合格食品开合格报告,导致问题食品流入市场威胁消费者健康;篡改污染数据,帮助企业隐瞒违规排污干扰环境治理工作;虚报材料强度等关键数据,给建筑质量安全埋下严重隐患……这些现实中的案例充分表明,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具有极强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必须对造假行为加以严惩。
此次《办法》的修订,着力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从业人员责任虚化、造假成本低等难题。进一步明确了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等管理人员的职责,将责任层层细化到个人。对造假行为更是开出了一系列“猛药”:对替检漏检、篡改数据、伪造结果等出具虚假报告的行为,罚款上限提高至十万元;对违反强制性标准致使检测报告数据、结果错误的行为,最高可处以五万元罚款,这些举措显著提高了造假的违法成本,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力,从而有效倒逼检验检测机构切实落实主体责任。
遏制检验检测造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造假手段也会愈发复杂。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实时监测,及时揪出异常数据与造假线索;另一方面,加强日常监督,建立常态化抽检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检验检测机构树立正确价值观与经营理念。
检验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国计民生,遏制造假行为任重道远。相信在《办法》的严格约束下,在相关部门的有力监管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检验检测行业将构建起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市场秩序发挥应有作用。(林楠特)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