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法治力量——从全国两会看法治中国建设新进展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法治力量——从全国两会看法治中国建设新进展

来源:新华社2025-03-10 09:30

  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展现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成绩单”,两高报告彰显维护公平正义的法治担当……

  透过全国两会这扇窗,可见法治中国建设的最新进展。

  更加令人振奋的是,聚焦新时代新征程法治中国建设,与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努力以法治建设的与时俱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这份沉甸甸的报告,凝聚着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字里行间回响着法治中国建设的铿锵足音。

2025年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法律案39件,通过其中24件,包括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14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4件。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有法可依,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出台能源法,夯实国家能源安全法治根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制定学位法,完善学位法律制度,保障学位工作高质量发展……

  “立法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只有紧跟时代,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里赞代表说,一年来,立法工作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既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又与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盼“双向奔赴”。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内,一面墙上的红色数字,呈现出这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近十年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直报各类立法建言的数量增长。

2023年2月7日,在上海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召开的立法意见征询会后,盛弘(右一)和参会代表交流。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截至今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听取了103部法律草案意见,46586人次参与了征询意见,上报建议3771条,其中337条被采纳。

  “有外国朋友看到人大代表之家的墙上有我的照片,说‘原来中国的全国人大代表就在社区里工作’。”3月8日,古北荣华第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盛弘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在她看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实践,让人民群众参与立法工作更直接、更便捷。

  报告显示,坚持民主立法、开门立法,28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收到各方面意见建议7万多条。

  今年全国人代会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草案提请审议。

2025年3月7日晚,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草案进行统一审议。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 摄

  强化“人民代表”政治要求、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进一步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提质增效……一系列新亮点,都着眼于更好发挥277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作用,更好发挥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优势功效。

  “代表法的修改,有利于增强代表的责任感,提升履职的透明度。”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文辉代表说,作为来自国企的代表,将继续依法行使权利、按规履行职责、自觉接受监督,为国有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展望202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安排审议34件法律案。新的起点上,立法工作高质量推进,推动法律成为护航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坚实基石。

  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夯实根基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修改监察法,进一步推进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修改监督法,保障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健全监督制度机制,增强监督实效;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更好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一年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旗帜鲜明,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黑神话:悟空》在全球掀起“悟空热”;DeepSeek一个月内连发两个大模型“震动”科技圈;宇树科技机器人惊艳亮相春晚舞台……杭州“六小龙”现象,引起人们对当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营商环境的关注。

2024年9月25日,观众在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黑神话·悟空”展区体验。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如何以法治推进改革,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今年全国两会上,传来好消息。

  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在回答中外记者有关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提问时表示,将根据常委会继续审议情况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认真做好草案修改完善工作,推动法律尽快出台。

  “营商环境的优化,涉及方方面面的改革。”黑龙江博发康安控股集团董事长陆晓琳代表说,期待这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推动进一步保障民营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能够让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在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亦庄),“机器人大世界”的应用场景示范区展出的宇树公司的机器狗和机器人(2025年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擦亮“探头”,以强有力的监督提升改革质效——

  为金融国资“把脉”;推动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推动优化学科布局,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水平……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21个报告,检查5件法律实施情况,组织开展2次专题询问、9项专题调研,作出2项决议。

  “通过执法检查全面了解法律实施情况,既充分肯定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又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对提升环保工作水平、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贵州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瑶代表说。

  去年4月,两天时间里,李世瑶到访六枝河畔、新能源企业、污水处理厂等,深入参与了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工笔细画,厉行法治抓好改革落实——

  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发布,首次对涉企行政检查作出系统全面规范。

2025年1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发(刘健 摄)

  “多头执法”“重复检查”“乱罚款”“乱查封”……针对企业面临的这些突出问题,意见严格规范行政检查行为,提出“五个严禁”“八个不得”,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维护权益。

  “重点领域改革举措落地落实、步步深入,都传递出抓好改革落实的鲜明信号。”广西辰亿律师事务所主任覃斌委员说,通过完善清单化管理、程序规范等机制,既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也为经营主体营造了稳定透明的经营预期,充分体现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今年2月28日,一条简短的消息,迅速冲上热搜——

  “余华英被执行死刑”。

  正义不会缺席。拐卖了17名儿童的人贩子余华英,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是法律对罪恶的一次重拳回击。

2024年12月19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余华英拐卖儿童上诉案,余华英(前中)在庭审现场(视频截图)。新华社发

  公平正义,是人民所求、民心所向——

  2024年,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起诉涉黑恶犯罪1.2万人,起诉“保护伞”74人;依法惩治“黄赌毒”“盗抢骗”犯罪,起诉56.4万人;从严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起诉1268人……最高检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展现法治担当、彰显公平正义。

  “从立法、执法、司法,到公共法律服务,都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上海功承瀛泰(长春)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迟日大委员说,各地推出各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特色调解机制,显著提升了矛盾化解效率,让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实现了有效结合。

  民生福祉,是法治中国建设始终不变的关键词——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明确学前教育“办什么”“谁来办”;确保学前儿童“有权利”“得保护”;促进学前教育“有质量”“办得好”……学前教育法的出台,让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学前教育有了专门的法律规范。

2024年11月14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民族幼儿园,小朋友们在老师带领下上体育课。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最高法报告显示,去年人民法院审结涉教育、养老、医疗等民生案件548.3万件,同比增长1.7%。最高检报告显示,去年依法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起诉1.5万人;常态化参与治理欠薪工作,起诉恶意欠薪犯罪1140人,支持农民工提起讨薪维权民事诉讼4.04万件,追索欠薪15.7亿元……

  “一件件群众身边的‘小案’,彰显着法治中国的‘力度’和‘温度’。”河北齐心律师事务所主任齐秀敏代表说,建设法治中国,要把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贯穿始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5年2月25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解员(右一)在调解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直面关切,以法治手段积极回应社会热点——

  依法规制“职业闭店人”“职业背债人”等乱象,维护市场秩序;依法严惩“求职贷”“培训贷”等诈骗行为,维护良好就业秩序;持续从严惩治网络暴力犯罪,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292人定罪判刑……

  一个个“焦点”“热点”,在两高报告中得到回应,人民司法走实走深,让法治中国建设更加可触可感。

  “两高报告都对‘网络暴力’问题作出回应,集中体现了司法机关从严惩治网络暴力的力度和决心。”广西东兴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苏海珍委员说,网络空间的社会治理至关重要,以法治手段加强规范,对于定分止争、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意义重大。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奋进,法治中国的足音铿锵有力。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法治文化在全体人民心中深深扎根,必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起磅礴伟力。

  文字记者:孙少龙、齐琪、徐壮

  海报设计:潘红宇

  统筹:金地、冷彦彦、刘梦琪、邱世杰

[ 责编:刁慈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