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吕忠梅:流淌在青山绿水间的履职故事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人物 > 正文

吕忠梅:流淌在青山绿水间的履职故事

来源:法治日报2025-03-05 09:43

  吕忠梅,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本报记者 崔东凯 摄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吕忠梅作为代表、委员的履职经历与故事有很多,甚至可以说格外多。

  从2003年担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始,她担任过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现在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掐指一算,履职跨度逾20载。

  20多年的履职实践中,吕忠梅亲眼见证了许多历史重要时刻,亲身参与了众多国家治理的重大实践。她深刻地感受到代表、委员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功能与作用,也真切地体会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成长与进步。

  2月28日,在位于北京前门西大街的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里,吕忠梅向《法治日报》记者娓娓道来她的履职故事。

  履职于青山绿水间

  时光记录着吕忠梅履职的坚持。

  作为环境法专业研究者,为环境法治建言是吕忠梅履职20多年来始终没有停止过也没有改变过的方向。从头梳理这些年吕忠梅的议案、建议、提案,她的履职始终与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同频共振,一条中国环境法治发展情况的脉络清晰可见——

  今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施行四周年。这是一部很特别的法律——我国首部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为特定的河流流域立法,在我国立法体系中具有开创性。而早在2003年,吕忠梅就领衔提出制定长江法的议案,并连续多年围绕长江保护立法提出相关议案、建议。

  也是在2003年,吕忠梅领衔提出的另一个议案,就是修改环境保护法的议案。彼时,已经施行近15年的环境保护法在实施过程中暴露了诸多不足,对于是否废止环境保护法的争论十分激烈。此后,吕忠梅于2004年继续领衔提出《关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议案》,并连续多年从不同角度围绕环境保护法提出建议。而让吕忠梅没有想到的是,这场关于是否需要环境保护法的争论足足持续了十多年,直至2014年环境保护法完成大修。

  2024年9月,国家公园法草案首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而吕忠梅在2019年就开始了自然保护地体系立法的路径讨论,当年全国两会上她提出了关于启动自然保护地立法研究的建议。

  回顾这些年的中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补短板、填漏洞、强体系、提质量,“统筹立改废释纂”立法思路日益清晰。立法模式从“成熟一个制定一个”转向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协同共进,立法方式从以创制为主转向统筹创制与清理、编纂和解释、废止法律等。

  可以说,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律规范体系建设正在路上。在这条路上,吕忠梅作为一个法律人追求目标的脚步从未停歇。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正式的法律加以施行,就是她的最高目标和最大梦想。

  躬耕于法治长河中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施行,中国正式进入“法典时代”。

  民法典从理想照进现实,这让多年从事法学研究的吕忠梅坚信,中国一定还会有自己的环境法典。但她也知道,这将是个漫长的过程。

  2017年,吕忠梅任会长的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刚刚完成换届就正式启动了“环境法典编纂研究”重大项目。2018年3月,吕忠梅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将环境法典编纂纳入十三届全国人大立法计划》的提案,建议尽快启动环境法典编纂工作。此后,她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领衔提出《关于将环境法典编纂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议案》,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交了《生态环境法典专家建议稿(草案)》。202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编纂环境法典被列入年度立法计划三类项目。202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这意味着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已不再是学者们的理论设想。

  生态环境法典呼之欲出,吕忠梅更忙了,2024年基本上没闲着,几乎全年无休地奔波在各种会议和调研中。粗略统计,大大小小的调研会就开了十几场,除了去各地调研,她还去往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调研,并召开了多部委联合参加的调研会。此外,还开了若干场专家会,尤其是去年7月,吕忠梅专门牵头召开了包括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刑法等多学科法典编纂专家会,这在以往并不常见。

  每每谈起法典编纂,吕忠梅都有说不完的话。

  “法典编纂从来都是学术和实践的结合,没有理论支撑就没有法典。”在吕忠梅看来,法典编纂进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就必须研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问题也会更加聚焦,更加精准。她尤其强调,法典编纂工作必须要有立法的定力,而系统整合是关键一环,难也难在最后这一步。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法典如何体系化,法典的本质就是要体系化。此外,如何把新的理念,新的制度,还有未来发展的新的目标、方向,在法典中体现出来,也是目前吕忠梅认为需要特别研究的问题。

  目前,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正在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加以推进。吕忠梅认为,下一步的研究中,应更加注重提出符合中国法治发展阶段要求的,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国际示范性的中国式环境法典编纂的具体方案。

  四十年求索,终成大道。吕忠梅坚信,通过编纂生态环境法典,认真梳理和总结生态环境法治实践,既把已经成熟的经验固化为法律,也对未来实践进行引领,实现改革于法有据,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同时,编纂生态环境法典,也会为新型法典编纂作出原创性贡献,是打造21世纪人类生态文明法治化新的里程碑,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

  奔腾在时代洪流里

  “为了一棵树的尊严、一朵花的芬芳,他们各显其能,为天空代言,为河流请命!”这是2014年吕忠梅获“年度法治人物”时评委会的颁奖词。

  一路走来,与代表、委员履职相伴随的,还有吕忠梅在法律教学科研、法院审判与管理、企业挂职锻炼、大学行政管理、全国政协机关等不同岗位的历练。每一个身份,都是她观察中国法治进程的窗口。作为代表、委员,吕忠梅提出的议案、提案、建议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这些都与她在工作中听到、看到的现象、问题相关。

  采访行将结束,记者在她的桌上看到一本今年刚刚出版的新书《廿载履职路——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环境法论文》。据吕忠梅介绍,这本书系统梳理了十多年来全国两会期间媒体对她的采访。数十万字,记录了众多场景与话题,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宏观背景,既有对相关事件的即刻评论、解读,也有对未来的期许,既是环境法理论研究成果的实践转化,也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研究成果的绝佳机遇。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本非常好地记录环境法治以及生态体系建设的历史进程的“实践书”。

  多年来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经历,让穿行于学术与实践之间的吕忠梅有很多感悟。在她看来,自己之所以能够被看见、被听见、被记录,只是因为机缘巧合融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洪流里。

  而作为时代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吕忠梅将继续在大浪淘沙中奔向远方。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