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 际文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以下简称“电诈”)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社会安全与经济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作为地理相邻、经济互联的伙伴,面对电诈犯罪的跨境蔓延,中国与东盟在打击电诈领域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合作。
舆论普遍认为,中国与东盟联手打击电诈犯罪的合作,不仅是应对电诈犯罪的实际需要,更是推动区域安全治理的重要举措。通过合作,双方将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犯罪猖獗合作势在必行
今年年初中国公民在泰缅边境失联案件引发关注。其实,电诈犯罪的猖獗,早已不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局部问题,而是全球性的安全威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诈手段不断升级,从传统的电话诈骗到如今的网络钓鱼、虚假投资平台、冒充公检法等,诈骗形式层出不穷。更令人担忧的是,电诈犯罪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跨境产业链,从信息收集、技术支撑到资金转移,各个环节分工明确,且高度隐蔽。
中国与东盟国家因其地理相近、人员往来频繁,成为电诈犯罪的重灾区。据统计,2024年,中国公安机关接报的电诈案件中,超过30%涉及东盟国家;而东盟国家也多次报告,大量诈骗团伙以中国为作案目标,甚至将服务器和窝点设在中国境内。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犯罪格局,使得单边打击行动难以奏效。
以菲律宾为例,该国近年来成为电诈团伙的“避风港”。一些诈骗分子利用菲律宾宽松的网络监管环境,设立呼叫中心,专门针对中国公民实施诈骗。而缅甸、柬埔寨等国的边境地区,也因治理薄弱成为电诈团伙的“温床”。这些犯罪活动不仅损害了受害者的经济利益,还严重破坏了区域社会稳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与东盟国家意识到,唯有联手合作,才能有效遏制电诈犯罪的蔓延。正如中国公安部相关负责人所言:“电诈犯罪已无国界,打击电诈也必须超越国界。”
达成共识铲除顽瘴痼疾
作为顽瘴痼疾,电信诈骗的存在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打击电诈犯罪也因此成为中国同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双边乃至多边跨境合作的重点议题。
“电信网络诈骗与网络赌博犯罪已发展成一条涉及洗钱、非法毒品贩运、人口走私、腐败、人口拐卖等上下游犯罪的复杂产业链,形成了危害巨大的恶性循环。这些犯罪活动不仅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财产权益,更破坏了社会秩序,损害了地区的国际形象。”泰国《曼谷邮报》在报道中称。
2024年,中国与东盟在打击电诈领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10月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加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的联合声明》,标志着这一合作走向多边协作。
早在2023年,中国就与部分东盟国家开展了双边合作,例如与缅甸、老挝等国联合开展了多次跨境抓捕行动,捣毁了多个电诈窝点。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这些行动往往效果有限。一些诈骗团伙在被打击后,迅速转移至其他国家,继续实施犯罪。
为此,中国与东盟国家启动了多轮磋商,最终达成了全面合作框架。根据合作框架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情报共享、联合执法、技术合作、法律协调等方面开展合作,协同打击电诈犯罪。
这一共识的达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东盟秘书长李显龙表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打击电诈犯罪,也为全球应对跨境犯罪提供了范本。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1月19日,马来西亚召开2025年其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首次重要会议东盟外长非正式会议。值得注意的是,打击网络诈骗等跨国犯罪也是此次会议的重点之一。据马来西亚《星报》报道,马来西亚外长穆罕默德表示,将就打击网络犯罪和诈骗“与中国密切合作”。
落实合作行动才是关键
今年1月21日,澜湄执法合作中心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海鸥”联合行动总结会,柬埔寨内政部、中国公安部、老挝公安部和国防部、缅甸内政部、泰国皇家警察、越南公安部派出代表团参会,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东盟警察组织等国际组织亦应邀参会。
2024年8月至12月,为落实澜湄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精神及《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中心组织实施了“海鸥”联合执法行动,协调柬、中、老、缅、泰、越六国执法部门共同打击区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衍生犯罪与枪支弹药走私犯罪,取得了务实工作成果。经初步统计,行动期间,各方总共破获以电诈案件为主的各类案件160余起,逮捕犯罪嫌疑人7万余名,解救受害人160余名。
“今年,中心将适时启动‘海鸥’联合行动第二期,继续聚焦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衍生犯罪,特别是全力解救各国失联、被困人员,切实维护区域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区域安全稳定。”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中国与东盟联手打击电诈犯罪的合作,多位专家表示,这是应对跨国电诈犯罪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中国政法大学网络安全研究有关负责人指出,电诈犯罪具有跨国性、隐蔽性和复杂性,单靠一国之力难以应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区域网络安全水平,还为全球网络安全治理提供了新的模式。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华则认为,东盟国家在网络安全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电诈犯罪的打击方面。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东盟国家可以学习中国的先进经验,提升本国的网络安全能力。
国际刑警组织亚太地区负责人约翰·史密斯强调:“电诈犯罪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是一个典范,展示了国际合作在打击跨国犯罪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