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马树娟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消费者投诉涉及多行业、多场景,其中部分商家落实国家补贴政策不规范问题,引发公众关注,也反映出相关监管举措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国家补贴政策作为国家为促进消费、保障民生等而制定的政策措施,自推出以来,对激发百姓消费热情,推动产业升级等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现实中却有一些商家钻政策空子,将其当作谋取私利的手段。从中消协发布的相关投诉情况看,一些商家在补贴前先抬高价格,再用国家补贴政策优惠吸引消费者,使消费者并未享受到真正的实惠;有消费者购买国家补贴政策商品后发现价格大幅下降,要求补差价时却被商家以“国家补贴政策商品不参与价格保护”为由拒绝;有的商家未按承诺时间发货,或者以库存不足为由强制取消订单,导致消费者国家补贴政策资格白白丧失。
这些做法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背离了国家推出补贴政策的初衷,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针对这些问题,中消协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补贴政策细则,加强对补贴商品价格的监测,建立补贴名额恢复机制等。这些建议非常具有针对性。对于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不断完善政策规则,从源头上堵住可能存在的漏洞,才能有效防止商家通过虚高定价或涨价等方式套取补贴,或利用政策的模糊地带谋取不正当利益,也才能让消费者切实从国家发放的补贴中获益。
国家补贴政策是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而出台的重要举措,绝非任由商家肆意“薅羊毛”的对象。在不断完善补贴政策规则的同时,对于各类套取补贴的违规行为也要严厉打击,如此双管齐下,方能更好地确保国家补贴政策发挥其应有作用,进而推动消费市场繁荣发展,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