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本报通讯员 袁 萍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司法局二楼的办公室里,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笔记本整齐陈列着。整理资料时,同事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仍难掩悲痛,“感觉她还坐在这儿埋头工作。”
不仅同事记得她,墙上的“司法行政徽”亦是如此。然而,曾在这里践行司法行政工作者责任和担当的她再也不会回来了。
她就是邹礼琴,兴义市司法局原局长,曾任兴义市信访局副局长、局长。2024年7月6日,邹礼琴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年仅52岁。
群众的调解员
“人无难处不上访,群众找我们上访就是对我们工作的信任,要认真接待好每一位来访群众,让群众抱着希望而来,带着满意而归。”邹礼琴生前曾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在信访局工作期间,邹礼琴积累了丰富的调解经验,练就了过硬的业务本领。2019年,因工作调整,邹礼琴来到兴义市司法局。工作岗位变了,她服务群众的初心没有变。
当时,全市劳动争议、道路交通、物业管理、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行业专业领域矛盾纠纷呈逐年递增态势。邹礼琴到任后即深入开展调研,在摸清各重点行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困难后,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及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先后成立17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实体化运行。
在处理一起群体性纠纷时,近50名业主与物业公司僵持不下。为防止矛盾激化,邹礼琴立即启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组建工作专班进驻小区开展工作,由她担任专班班长,市和街道两级法律顾问协助,共同厘清法律关系、明晰双方诉求,研究具体方案。经过多次耐心细致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圆满化解了纠纷。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邹礼琴看来,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难,才能走近群众,化解“千千结”。
法治的宣传员
过去,因不懂法而犯法、因不知法而吃亏的情况,在兴义市并不少见。
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干部,邹礼琴想得最多、说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法治走进普通百姓心里、惠及千家万户。
在日常普法中,邹礼琴发现部分群众对法治宣传教育兴趣不浓、参与度不高。“普法不能自说自话,要用老百姓真正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他们的生活。”邹礼琴在学习宣传民法典过程中,汇集各方面力量,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领域学法需要,推行按需分类普法,赢得群众的普遍认可。
同时,邹礼琴结合当地文化特点、传统节日节点与群众真实的法律需求,不断提升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普法形式,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深度。
邹礼琴还注重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做到事前说法、事中用法、事后明法,切实做到排查化解一起纠纷、开展一场普法宣传,让当事人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学法守法。
企业的勤务员
邹礼琴坚信,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她希望通过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执法水平,让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在每一个执法行为、每一项执法决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为全面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2022年初,兴义市成立全州首家为企业服务的“法治体检”中心,以“兴义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常驻+公益律师轮班”的形式,无偿为企业“把脉问诊”。
邹礼琴注重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依法依规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及法律风险。
多年来,邹礼琴积极回应驻地企业发展需求,主动靠前服务,将大量涉企纠纷化于萌芽、止于诉前,助力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人民的好党员
2022年10月,在一次体检中,邹礼琴被医院确诊为卵巢恶性肿瘤,但她仍然带病坚持工作。
同事回忆说,体检结束的第二天是周末,她仍然照常带领专班工作人员入户走访。
2023年8月,兴义市荣获“贵州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称号,为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创“第三批次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邹礼琴多次带队调研汇报,向专家教授请教。
医生要求邹礼琴立即住院治疗,她却说:“法治政府创建是兴义的头等大事,时间不等人,耽搁不得。”
顾不上身体的劳累和不适,无数个华灯初上到月暗灯昏的夜晚,邹礼琴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
风雨30载,邹礼琴先后荣获“2011—2015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全国信访系统先进工作者”“‘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贵州好人”等荣誉称号。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邹礼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和无怨无悔的付出。她把百姓的幸福深植心间,始终本着一个“真”字,真诚待人、真心做事、真情解难,用珍贵的年华岁月践行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干部的担当奉献,用真情付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生命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