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随意弃养异宠存在外来物种入侵风险 记者调查异宠买卖饲养链条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随意弃养异宠存在外来物种入侵风险 记者调查异宠买卖饲养链条

来源:法治日报2025-02-05 09:13

  随意弃养异宠存在外来物种入侵风险

  记者调查异宠买卖饲养链条

  北京市朝阳区某花鸟市场人头攒动,一些被精心打造、造景别出心裁的玻璃缸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他们在争先恐后地参观、挑选里面的猪鼻蛇、树蛙、鬃狮蜥、寄居蟹、竹节虫……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访时看到的场景。近年来,在生活水平与消费观念双重变革的浪潮下,宠物市场开启多元化发展的新篇,异宠(指猫、狗、鸟、观赏鱼等传统宠物之外的另类宠物)这股新兴潮流涌入大众视野,成为不少人追捧的“神奇动物”。

  潮流背后,风险暗藏,由此造成的外来物种入侵、传染性疾病蔓延等问题不容小觑。我国刑法以及生物安全法等早已针对引进、放生外来物种的各类行为制定了清晰明确的准则。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异宠”纳入其中,强调“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哪些人热衷于饲养异宠?异宠饲养热潮背后的法律、生态以及生物安全问题该如何解决?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饲养异宠成为潮流

  年轻人是消费主力

  北京市朝阳区的赵霖是一名“90后”,他曾经饲养过一只长尾鬣蜥(俗称变色龙)。起初,赵霖被长尾鬣蜥独特的外形所吸引,觉得它外观好看又透着一股“酷”劲儿,便动了养它的心思。

  像赵霖这样,对异宠颇有兴趣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记者采访北京、湖南、广东等地多名爱宠人士发现,以蛇、蜥蜴、壁虎等为代表的爬宠,凭借独特的外形、相对安静省心的特质,收获了众多拥趸。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饲养异宠的人群持续上升,龟、蛇、守宫是爬宠种类中的主要类型;有数据统计,我国已有约1707万人在饲养异宠,市场规模逼近百亿元人民币,饲养异宠的人群以“95后”居多;社交平台上,分享养宠攻略和“盘玩”秘籍的博主比比皆是。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花鸟市场,刘康经营着一家爬宠店。眼下正值销售旺季,店内一片忙碌景象,刘康一边热情地招呼着络绎不绝的顾客,一边手脚麻利地为各类爬宠清理饲养缸。这些缸体形态各异、大小有别,里面的“小家伙们”更是五花八门,玉米蛇、白化球蟒蜿蜒其中,蜘蛛静伏角落,蜥蜴时不时探出脑袋……

  “来店里的有不少是热爱爬宠的学生,对这些新奇的小动物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有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初入社会独立生活,有了饲养宠物满足精神陪伴的需求;还有些中青年顾客,小时候就对爬宠钟情有加,但那时家长不允许,现在有经济实力和自主决定权了,就过来买了。”刘康向记者介绍店里的主要客源情况。

  记者在这家店看到,不到半个小时,捕鸟蛛、无菌小鼠等爬宠就已经售出了三四样。

  “一只豹纹守宫,通常售价在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刘康告诉记者,“店里的花枝鼠、垂耳兔也卖得比较好,蛇、蜘蛛等异宠需要顾客先支付一部分定金,我们拍视频或图片给顾客,等他们满意后再送货上门”。

  有业内人士提醒,虽然现在饲养异宠流行,但还是应当注意不要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否则容易构成非法交易。比如我国加入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公约附录中的三万多种动植物均禁运、禁售。而目前市场上热门的平原巨蜥、高冠变色龙、泰加蜥蜴、绿鬣蜥、球蟒、红尾蚺等多数异宠,都属于非原产于我国的公约附录保护动物;一项针对异宠饲养者的调查显示,只有约一半的饲养者在购买和饲养时,清楚知晓自己饲养的是异宠,剩下的饲养者尤其是初次购买者,对所购宠物是否属于异宠并不了解。

  饲养不易救治困难

  有人选择随意遗弃

  当最初的新鲜感褪去,饲养异宠的现实难题便接踵而至。

  来自广东潮州的吴醒养了一只蜥蜴,他苦笑着和记者分享,养蜥蜴的大头支出聚焦于为蜥蜴搭建舒适的生活天地——价格不菲的蜥蜴箱。蜥蜴的食物供应也非常棘手,它们需要的活体昆虫既要保证存活又不能过量囤货。为防止它们自相残杀,喂食前还得用专门的营养粉拌一拌,让蜥蜴吃得营养均衡。此外,蜥蜴对湿度较为敏感,需要配备加湿器或除湿器,依品种精准调控湿度,同时准备大量的攀爬树枝、躲避屋,定期消毒,防止细菌滋生引发呼吸道疾病。

  “宁愿自己多累点也不愿让它们生病,能够医治蜥蜴的医生不多,价格也高。”吴醒说。

  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李莉前两年养了一只巴西龟。她介绍说,养龟的成本多半砸在了龟缸上,龟的食物同样不省心,鱼虾得精心挑选新鲜货源,冷冻保存时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投喂前还要提前解冻至适宜温度,防止龟进食后消化不良。更麻烦的是,龟对光照和水质要求颇高,得购置专业的水族灯,保证充足光照时长,还要安装强大的过滤系统,时刻留意水质酸碱度、硬度的变化,频繁换水、清洗龟缸,小心翼翼地呵护龟壳,预防腐甲病等病症。

  “每日忙前忙后,为‘龟儿子’操碎了心,耗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生怕因为清洁不及时让它患上什么病。”李莉说,对巴西龟来说,患病后如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的概率很高,而不少宠物医院看到生病的异宠也只能摇头。

  一位不愿具名的异宠医生介绍说,当前异宠医疗资源稀缺,难以满足需求。成为异宠医生门槛极高,需动物医学相关专业出身,考取职业兽医师证才有从业资格。早期国内缺乏针对异宠治疗的专业培训,只能依靠部分平台邀请国外老师授课,边讲边翻译,知识传递效率低。并且异宠种类繁杂,每接诊一种新异宠,医生都得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钻研,一方面要了解其独特的生理构造、习性,另一方面要研究可能出现的病症与对应治疗手段。这不仅考验医生的知识储备,还挑战其学习能力。

  “如今虽有改善,但整体资源依旧匮乏,专业人才稀缺,很多地方甚至没有专业的异宠医疗机构,患病异宠往往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或者被遗弃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该医生说。

  记者采访发现,当饲养异宠的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如治疗成本过高、宠物难以驯化甚至具有攻击性等问题时,一些饲养者便选择了弃养;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搜索发现,有不少人在转让蛇、刺猬、狐狸、蜘蛛等异宠。

  北京的梁女士养了好几年花枝鼠,她告诉记者,花枝鼠的生活范围很小,不用花很大精力饲养,但还是有很多弃养事件。她了解的弃养原因包括:有大学生在宿舍养了之后,因为要放假或毕业,而宠物又很难跟着一起乘坐公共交通,直接一弃了之;有的可能是因为花枝鼠生了病,异宠医疗花费颇高,所以干脆直接弃养。

  而随意弃养异宠很可能违法。生物安全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由相关部门责令限期捕回、找回释放或丢弃的外来物种,并处罚款;将从境外引进的物种随意放生或丢弃,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涉嫌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罪;若被遗弃的动物在遗弃期间对他人造成损害,根据民法典规定,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购买渠道杂乱无章

  是否检疫全然不知

  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随着异宠需求的日益增长,一条灰色的交易产业链悄然形成。

  以蛇类交易为例,因电商平台对活体动物交易管控严格,“蛇圈”内的交易大多转移至社交平台进行。卖家多为个人,为规避风险,常选择发普通快递,买家在收货时需录制开箱视频,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卖家概不负责。

  问题也随之而来。“‘蛇圈’代理乱象丛生,几乎没有门槛,谁都能做。”饲养了10多条不同种类的蛇的王灿说。

  他告诉记者,一些卖家和代理手中并无货源,仅凭网络上搜索来的精美图片,在社交平台上大肆宣传,哄抬价格。例如,白化红蛇苗的正常市场价格在250元至350元之间,可这些代理却标价七八百元。还有一些卖家和代理缺乏基本的养蛇知识,仅凭网上的只言片语就向买家介绍,导致买家收到的宠物蛇常常与宣传不符。此外,由于代理层级繁多,层层转包,信息传递不畅,即使代理本人想要保证宠物质量,也往往力不从心。

  吴醒发现,异宠交易中,当有人出价更高时,有些卖家和代理会通过拖延发货的方式,迫使之前的买家退货,随后他们再以更高的价格将宠物卖给新的买家。反之,买家骗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买家收货后拒不确认,向平台举报卖家发活体,以此威胁卖家退款,平台介入后通常会判定卖家退款,让卖家遭受损失,交易秩序混乱不堪。

  异宠交易产业链中,宠物疫病防控也是一大问题。

  记者从多名异宠饲养者处了解到,他们大多通过线上交易平台购买宠物,或是经熟人介绍一对一售卖,“检疫”一词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有受访者直言,自己在购买前根本不知道还有检疫这回事。

  上述不愿具名的异宠医生指出:“异宠的购买渠道杂乱无章,既没有固定的交易市场,供货途径也模糊不清。这些动物的来源不明,是否检疫过全然不知,身上潜藏何种病毒更是无从判断。”该医生还透露,当前国内在异宠类人畜共患病领域的研究存在诸多欠缺,像它们所携带病毒有无传染性、致病性,又该如何防控,都需要深入钻研。

  活体邮寄涉嫌违法

  易导致生病或死亡

  异宠下单后,随后的运输环节成为又一“重灾区”。

  根据相关规定,所有快递都严禁邮寄活物,正规的宠物托运需要提前办理检疫证明,由专业的托运方承办,可选择空运或陆运(包括高铁、火车、专车、汽车等方式)。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商家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给快递站点工作人员小费的方式,请求他们不要将包裹过安检,并承诺邮寄活物死伤风险由寄方承担,快递点只需负责发出即可。

  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导致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在上海工作的阚悦曾在网上订购了3只龙猫,她憧憬着它们能带来别样欢乐,可收到货时打开箱子,发现大片掉落的龙猫毛发。她仔细查看发现,在拥挤憋闷的运输盒里,胆小的龙猫们因受惊过度相互撕咬,弄得遍体鳞伤。

  “商家承诺用专业宠物专车配送,结果接货时,等来的却是一辆堆满杂物的面包车,龙猫被塞在角落的盒子里,三天三夜没水没粮,等送到我手里,一只没了气息,一只毛发掉了大半,另外一只也虚弱得直打哆嗦。”阚悦气愤地说。

  湖南高新律师事务所律师吴茜指出,从法律层面看,如果运输的异宠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无论采取何种运输方式,都将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明知他人进行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还为其提供运输、仓储、保管、快递、邮寄等便利条件的,以共同犯罪论处。若因运输行为导致珍贵动物死亡的,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定罪处罚;若珍贵动物是走私而来,且在走私运输过程中死亡的,构成走私珍贵动物罪的加重情形。对于进口的外来异宠,买卖不仅可能破坏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资源,还可能引发生物安全问题,破坏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引起动物源性传染病的传播,必须采取严格的进出口管制措施。

  有业内人士说,宠物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环境突然改变,极易出现生病的情况,异宠大多原本是野生动物,更是如此。其代谢速度极快,是人类的四五倍,这意味着它们一旦生病,病情恶化的速度超乎想象,往往主人上午发现宠物生病,下午就可能病危。

  王灿对此深有体会。他曾在网上一家看似信誉不错的店下单了一条蛇,收到货时,蛇被装在一个简陋狭小的塑料盒里,蜷缩成一团,毫无生气。当他打开塑料盒准备饲养时,却发现蛇身上布满了白色的斑点,疑似感染了严重的皮肤病。他联系卖家,对方却推脱责任,坚称发货时蛇是健康的,之后便不再回应。

  上海市民林友友也有过类似经历。她去年花高价购入一只号称“稀有品种”的捕鸟蛛,没过几天就变得行动迟缓,八条腿无力地耷拉着,救治失败后死亡。她向一位资深异宠玩家咨询,才得知这只蜘蛛很可能在购买前就已经遭受过不当运输或储存,身体受了内伤。

  源头降低交易风险

  设黑名单及时更新

  在异宠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规范这一市场,保障生物安全、生态平衡以及消费者权益,成为摆在公众面前的一道紧迫课题。

  有业内人士建议,对于饲养者而言,在决定饲养异宠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异宠的习性、饲养难度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摒弃冲动消费的念头,做到理性饲养。毕竟,异宠虽然外表独特吸引人,但从其本质习性上来说,未必都适合作为宠物饲养。

  吴茜认为,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交易流程,提高宠物用品质量标准,打击不良代理行为,填补检疫空白,从源头降低风险。

  “网络平台作为异宠交易的重要出口,更是责无旁贷。一方面要依法履行监管和信息审核义务,提升进驻门槛,强化对交易过程的监管;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对违禁动物类目的掌握程度,通过增设‘关键词’审核等手段,强化异宠商品和交易的审查管控。”吴茜说,同时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之间应建立顺畅、高效的信息互通机制,专业部门应及时将存在安全隐患的异宠种类信息通报给网络平台,最大程度堵住管控漏洞。

  她建议,可设立黑名单制度,向社会公开不允许交易的异宠种类并及时更新,增强全社会对异宠的认知,提高对违法交易的监督能力。

  受访的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加强源头管理,在入境货物、运输工具、寄递物、旅客行李、跨境电商等外来物种入侵关键渠道,强化口岸检疫监管与执法,构筑全方位防御体系;要及时更新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明晰异宠饲养边界,引导公众理性选择。在法律层面,要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法律法规,对非法交易、运输、饲养、放生异宠等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加大惩处力度,形成有力震慑。

  “唯有凝聚多方合力,才能驯服异宠热潮背后的‘野兽’,有效应对生物安全的全新挑战,让异宠市场在规范轨道上稳健发展,实现人与动物、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吴茜说。(本报记者文丽娟 实习生 高紫琦)

  来源:法治日报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