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梁平妮
本报通讯员 张惠
“我们已经依法对相关食药涉罪人员作出‘从业禁止’行政处罚决定,并督办其完成企业变更登记,退出经营。”在对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检察建议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人民检察院于近日收到了该局的复函。
此前,潍城区检察院在开展食品药品领域从业禁止监管检察监督专项活动中,发现陈某等人因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其营业执照仍旧存续,未被注销。
“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这是我国法律对涉罪食药从业人员开出的‘最严禁止令’。陈某的情况就属于终身从业禁止情形。”潍城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于瑶介绍说。
“最严禁止令”竟然成了“一纸空文”,陈某这种情况是个例吗?为深度挖掘、精准筛查涉食品安全从业禁止类案监督线索,潍城区检察院以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应用“食品安全犯罪终身从业禁止公益诉讼法律监督模型”,对区域内食品药品安全类案件审查起诉统计表、食品药品类市场主体信息表、食品药品类行政处罚案件信息表进行碰撞比对,发现了“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自然人”“所在行业仍具有食品相关证照”等53条异常数据线索。
对此,该院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职,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从业禁止相关规定,对违反规定的企业依法查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整改方案,并开展了食药涉罪人员依旧持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清理行动。
办理个案,更要推动行业治理。承办检察官经过对模型推送的异常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执法司法信息传递不畅是相关部门未能落实从业禁止监管职责的根源。为此,该院走访相关部门,并就构建“食品安全犯罪通报移送机制”达成初步意见,在全区范围内建立食药涉罪人员“黑名单”制度,共同推动食品药品领域从业禁止及禁止令执行工作落实,真正形成监管闭环,让消费者安心做幸福的“干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