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十二部门联合印发文件 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首页> 法治频道 > 正文

十二部门联合印发文件 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来源:央视网2025-01-24 13:39

  央视网消息:据生态环境部消息,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最高法、最高检等11家相关单位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并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意见》明确了省级、市地级政府(包括直辖市所辖的区县级政府)作为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根据有关职责分工,可指定有关部门或机构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具体工作。

  《意见》重点围绕显著轻微、简单和重大三类案件,分别规定了判定原则和办理要求。按照要求,应当使用各项技术手段,全面调查生态环境损害违法行为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和造成的实际损害。

  根据“谁损害、谁承担修复责任”的原则,生态环境损害和被损害双方进行磋商。磋商达成一致后,签署相关的赔偿协议,其中包含协议双方基本信息、生态环境损害事实、修复目标、修复方案等意见,还规定有履行赔偿责任的承担方式及期限,修复效果评估方式及期限,违约责任的承担和其他有必要明确的内容等。

  《意见》规定,经磋商达成赔偿协议的,可以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磋商不成的,应当及时提起诉讼。对于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的赔偿义务人,由人民法院依法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答记者问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最高法、最高检等11家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同志就《意见》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情况和重要意义。

  答: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经过两年试点后,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部署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2022年,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法等13家单位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推进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从零起步,经过一系列探索,制度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了《改革方案》提出的阶段目标。截至2024年底,累计办案超过5万件、涉及赔偿金额超过300亿元,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讲话中强调“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求“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均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提出了要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各地对于显著轻微案件、简单案件和重大案件判定原则和办案要求不明确、赔偿磋商有关规定需进一步完善、与行政执法衔接不够充分等。

  根据有关工作部署,生态环境部牵头,联合有关单位,在总结全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经验和当前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经认真研究论证,多轮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起草形成《意见》。《意见》旨在推动解决实践中突出问题,回应地方关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安排,进一步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问:《意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意见》共十八条,主要涉及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规定了索赔工作的具体负责部门或机构(第一条)。明确省级、市地级政府(包括直辖市所辖的区县级政府)作为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可以根据有关职责分工,指定有关部门或机构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具体工作。

  第二部分对案件办理程序进行优化,提出要求(第二条、第三条、第五条至第八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其中,《意见》第三条明确了可以不启动索赔的情形;第六条明确在开展鉴定评估时,要求鉴定评估机构和专家按照技术标准开展鉴定评估工作;第七条规定了赔偿协议的内容,增补了磋商不成的两种情形;第十四条列出了3种无需开展修复效果评估的情形,避免“一刀切”。

  第三部分明确了三类案件的判定原则(第四条、第九条、第十条)。《意见》第四条针对《管理规定》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提出的“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显著轻微,且不需要赔偿的”案件进行了细化;第九条针对《管理规定》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的“损害事实简单、责任认定无争议、损害较小的案件”进行了细化,并提出可以采用简易评估程序,对参与简易评估的专家,提出了选取条件和工作能力要求;第十条明确了属于《管理规定》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的“重大案件”的5种情形。

  第四部分包括与行政执法和环境公益诉讼的衔接等其他内容(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五条至第十八条)。其中,《意见》第十一条提出各地应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明确衔接的具体内容,做到损害赔偿与行政执法联络常态化、信息共享、移交畅通、调查联动。第十二条提出部门或机构在启动调查、磋商、诉讼、修复、申请强制执行时,加强与人民检察院的相互配合,与环境公益诉讼互相支持、相互补充,共同保障受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

  问:《意见》主要亮点是什么?

  :《意见》旨在提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地方“减负”“增效”。一方面通过明确可以不纳入线索筛查范围的情形、可以不启动索赔的情形、无需开展修复效果评估的情形,减轻地方工作负担。另一方面通过以下措施提升索赔工作效率:一是对案件繁简分流,分类施策;二是完善磋商不成的情形,解决“久磋不决”问题;三是统一规定《管理规定》提出的重大案件范围,推进重大案件办理督办;四是强化了与行政执法和环境公益诉讼的衔接,推动形成制度合力。

  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以及时修复受损生态环境为目标,《意见》对于做好修复“后半篇文章”,提出了哪些要求?

  :《意见》将生态环境损害分为可以修复和无法修复或者无法完全修复两种情形,而后者是工作中的难点。对于可以修复的,赔偿义务人可以自行修复或者委托具备修复能力的社会第三方机构修复受损生态环境,赔偿权利人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做好监督等工作。对于无法修复或者无法完全修复的,明确鼓励开展替代修复,提出构建替代修复项目库、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基地,统筹使用赔偿资金,有助于推动无法修复的生态环境损害得到有效赔偿。同时,对赔偿协议签订前,赔偿义务人主动要求开展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的情形,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关于修复效果评估,相较于2020年发布的《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2020年意见》),本次《意见》一方面是明确将修复效果评估作为必要内容纳入赔偿协议,强调了修复效果评估的必要性;二是增加了可以不组织开展修复效果评估的3种情形,有的放矢,避免地方在实践中盲目“一刀切”。

  问:《意见》是如何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行政执法、环境公益诉讼衔接的?

  :《意见》第十一条提出各地应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在衔接内容方面,明确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行政执法常态化联络、信息共享、案件线索移交、调查联动等内容的衔接;在衔接环节方面,强调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线索筛查、调查、赔偿责任履行情况与行政执法立案、执法调查、案件法制审核、作出执法决定等具体工作环节的衔接。

  为加强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衔接,《意见》第十二条要求,启动索赔调查后,可以同时告知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同时,《意见》在保留《2020年意见》关于有关部门与人民法院进行沟通对接规定的基础上,新增了有关部门与人民检察院进行沟通对接的规定,具体来说: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时,可以邀请人民检察院参与;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时,可以提请人民检察院依法支持起诉;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时,可以邀请人民检察院参与监督;在申请强制执行时,可以将有关情况通报人民检察院。

  问:此次发布的《意见》与《2020年意见》的关系是什么?

  :《2020年意见》是为了贯彻落实《改革方案》,加强对改革工作的业务指导,推动解决地方在试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2020年意见》已出台4年,地方在实践过程中探索了一些较好的做法,也反映了一些问题。2022年出台的《管理规定》对改革工作作了新规定。202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改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意见》在吸收《2020年意见》有关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内容的补充和更新。同时对《管理规定》的部分条款做了细化和明确,提升了可操作性。鉴于《2020年意见》内容已为此次《意见》吸收,并考虑方便地方适用,《意见》第十八条规定,废止《2020年意见》。

  问:下一步如何有效推进《意见》落实?

  :《意见》印发后,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做好宣贯解读。通过主流媒体和生态环境部“双微”平台等新媒体,全面介绍《意见》的制定背景、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并开展深度报道,让各地充分了解《意见》,正确适用《意见》。

  二是加强组织协调。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会同相关部门适时召开全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推进会,对各地进行工作部署,提出工作要求。

  三是做好业务指导。指导各地做好线索筛查、案件办理、诉讼、资金管理、鉴定评估等工作,联合发布典型案例,推广地方先进工作经验,针对性开展指导帮扶,解决地方遇到的工作困难和问题。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

  • 习近平为出席亚冬会开幕式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很多人说睡前吃宵夜不好,最常说的理由就是会长胖。其实,长胖跟吃夜宵本身并没有很大关系。
2025-02-08 10:16
冬日暖阳下,搭乘摇橹船泛舟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道如巷,河汊如网,如入画境。
2025-02-08 10:14
该研究团队就如何度量全球尺度土壤水分站点空间代表性、如何表述地面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又如何影响站点的代表性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他们提出了新指标“站点相似面积比”,该新指标的优势在于不仅考虑了卫星像素内环境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还考虑了站点的下垫面情况。
2025-02-08 10:04
在山东省邹城市,有着百年传承历史的非遗——火虎表演,也以全新面貌迎接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春节期间,天津游客孙先生来到河南省开封府景区,沉浸式体验开封市首个全息侦探剧目《闸口盘车案》表演。
2025-02-08 09:58
托卡马克最初是由苏联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是一种利用磁场约束带电粒子来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环形容器。
2025-02-08 09:22
踩着“咯吱、咯吱”作响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时不时俯下身子仔细查看。大年初三中午,塔里木油田油气运销部管道工程师胡毅正和同事沿着线路做检查。
2025-02-07 09:29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太安乡,海拔2827米,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西南丽江卫星数据接收站(以下简称丽江站)就坐落于此。唐梦月之前一直在北京密云卫星数据接收站工作,2023年7月,他主动请缨支援建设,从北京来到了丽江。
2025-02-07 10:07
记者从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完成国土绿化任务超1亿亩,包括造林6669万亩、种草改良4836万亩,其中,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3683万亩。
2025-02-07 10:04
此地坐落着我国单体容量最大的“沙戈荒”光伏项目——中国绿发集团所属新疆中绿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中绿电”)若羌400万千瓦光伏项目。春节假期,担任新疆中绿电若羌区域运检中心副经理的郭晓阳,选择坚守在项目现场。
2025-02-07 09:59
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陈维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绿色可持续废弃物回收管理策略,能够同时实现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锂资源回收和工业尾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物的捕获和转化。
2025-02-07 09:58
构建“教育-认证-就业-成长”的全链条生态,让每个飞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升空航道”。
2025-02-06 14:23
松下的重组绝非简单的业务收缩,而是日本制造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一次战略校准。
2025-02-06 13:20
该奖项是国际卒中领域临床医学的最高奖,设立34年以来,这是亚洲科学家第一次获奖。
2025-02-07 09:52
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工学院王睿团队在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2025-02-06 09:20
不能否认,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未解决,笔者在调研中也发现,解决“卡脖子”问题,需要把握好几个关系。
2025-02-06 09:23
我们知道,光速是人类已知的速度极限。1秒时间里,光可以穿越30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赤道7圈半;而在1阿秒内,光只能传播0.3纳米的距离,大概相当于一两个硅原子的长度。
2025-02-06 09:22
借助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数据,研究团队确认了合声波的局部生成是由电子运动引起的,并量化了波与电子之间的能量转移速率。”  谈及未来的研究计划,刘成明说:“团队将继续深入探索合声波背后的非线性机制,特别是其普遍性和作用条件。
2025-02-06 09:49
加拿大Xanadu量子技术公司开发出全球首台可扩展光量子计算机原型。研究人员指出,数千个这样的单元可以通过光纤电缆连接,从而创建具有巨大处理能力的大型量子计算机。为了验证这一理念,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由四个服务器机架组成的原型系统。
2025-02-06 09:35
毋庸讳言,当下中国科技产业正面临双重压力:一边是西方技术封锁不断加码,另一边是AI、量子计算等新赛道竞争白热化。而今,创新的火炬已经点燃,当点点星火汇聚成璀璨星河,声声号角激荡起创新浪潮,当信心之帆迎风鼓满,东方大国必将驶向科技强国的星辰大海。
2025-02-06 09:29
近日,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厌氧微生物创新团队与日本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合作共赢的菌群互作模式。
2025-02-05 09:23
加载更多